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海的年轻人

黄山日报 2011-10-16 15:54 大字

□鲍忠恕

我因为黄山而结识了西海(饭店),又因为西海饭店而熟知了西海(饭店)的年轻人。黄山服务大军的主体是年轻人。因为熟悉西海饭店的年轻人,所以我在这里写一写他们。 

西海的年轻人给我的印象是热情好客、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进门时他们对你点头微笑、离开时他们对你道一声再见,说一声欢迎下次光临。此时此际,哪怕是寒冬腊月,也有如春风扑面。西海饭店的门卫都是年轻的俊男,他们威严而不失礼貌,肃穆而不失周到,假如你见过保卫部经理汪斌,你会留下难忘的印象。2008年12月18日店庆20周年,他与市歌舞团美女徐秀成的那场主持,我用一个字评价,那真叫“绝”!西海饭店餐厅里的姑娘们也出类拔萃,无论是引宾小姐还是端盘子姑娘,她们那婀娜的身姿、灿烂的微笑,绕过餐桌那扭动的曲线,那才叫秀色可餐。前厅一位叫陈丽君的姑娘,那笑容可掬大方得体的服务,就是西海饭店一道美丽的风景。 

西海饭店艺术团,更是名闻遐迩,不仅市里知道,在全省都小有名气。凡是看过她们演出《走进徽州》的,无不称赞不已,那具备古徽州特色的灯光舞美,配之她们训练有素的演技,绝不亚于那些个专业剧团。那班俊男靓女平日里都是各个部门普普通通的服务员,一上舞台就让你刮目相看了。几年前,我曾采访过西海艺术团副团长康敏,写过一篇新闻特写,题目是《高山舞者》,发表在店刊《西海人》上。莫小看这个80后的小姑娘,十几岁就随专业剧团漂洋过海到法国参加巡演,现在她虽然离开了西海饭店,但她那妙曼的舞姿,至今还留在很多黄山人的脑海里。我还写过一篇《西海人在北京》的文章,报道了34位西海饭店的年轻人寒冬腊月去北京参与创办《北京徽乡故里》的片段。黄佳佳、刘胜华、陈斌、陈美峰、张丽、邹婷婷、邵艳艳、杨洁、涂珍珍……不知道她们现在还在不在西海饭店工作,但我依然记得她们的名字,钦佩他们敬业爱岗、不怕苦不怕累的“西海精神”。西海饭店有许多爱好摄影、爱好写作的员工。姚育青、汪斌、王钦、许梅、孙彩的摄影作品堪称一流,绝不比那些专业摄影家的作品逊色。王辉、房冬凤、叶荷姬、邵莲英、谢菲菲、査玉芬、汪文辉、方源、柳玉珍……那些散文、随笔、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查玉芬《如诗的年龄如诗的梦想》:“也许诗歌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吧!……是诗歌,让我们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找到了慰藉的良方,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美,感受到爱,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也许,诗歌是属于每个热爱生活的人!也许,有诗———就有希望!”这,不正是西海人心灵的写照? 

时光飞逝,许多当年年轻的西海人今天已不再年轻,他们已进入到中年人的行列,他们一批又一批调整到其它饭店去当老总,或去各地各部门挑起了更重的担子。诚然,迄今还有一批一直在西海饭店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老西海人。即便是离开西海饭店已经很多年的那些曾经的年轻西海人,一旦提起西海,无不满怀深情,充满了对西海的眷恋和感激。正是他们薪火相传,不断进取,才有了西海饭店今日的辉煌。 

在我眼里,西海的年轻人,犹如蓬勃鲜艳的黄山杜鹃,犹如激情飞溅的黄山瀑布、犹如四季常绿的黄山松柏。他们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感染着我,和他们在一起,总使步入老年的我重新燃烧起青春的火焰。离开了他们,我经常想念他们。因为结识他们,我不再相信一种流行的偏见———“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没有责任感、没有使命感的一代,是急功近利、蝇营狗苟的一代。”今天,世情、国情、民情发生深刻变化,利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青年兴则民族兴。我们对年轻一代应该持有更多的理解、包容和信任。发挥青年作用,重视青年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西海饭店青年和广大的黄山青年是黄山的希望,是黄山的未来。

新闻推荐

名人之家项目已于年开始交房请至今没有交房或没有办理

“名人之家”项目已于2008年开始交房,请至今没有交房或没有办理办证手续的客户于2011年12月30日前,到我公司办理好交房及办证手续,逾期后果自负!同时二期“名人大厦”项目于2011年12月30日起开...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西海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