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收治强制性戒毒8150人次,所内戒断率达100%安徽模式破解戒毒难题
安徽省戒毒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身心矫治、教育引导、习艺戒治、戒治管理并举,近年来,推行“三分四期”戒毒管理模式,探索出一套具有安徽特色的工作机制。
率先探索收获累累硕果
2008年1月,省公安厅将收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工作委托给司法行政劳教管理部门执行,标志着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司法行政强制戒毒工作。《禁毒法》颁布实施后,安徽省司法行政机关正式承担起强制隔离戒毒收戒任务。
短短3年,安徽省戒毒管理机关面对强制隔离戒毒这项新任务、新挑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立起了集脱毒治疗、身心康复、融入社会于一体的强制隔离戒毒新体系。截至9月底,安徽省累计收治强制性戒毒人员8150人次,所内戒断率达100%。
吸毒者既是违法者,也是特殊的病人和直接的受害者。面对复杂的吸毒人群,安徽省戒毒管理机关多管齐下,成效显著。成立心理矫治中心,精心培养175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辅导,适时开展拒毒技能训练和回归适应考验,投入数百万元购买医疗康复器械、健身器材、心理矫治设施等,营造科学规范的康复环境;要求有劳动能力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必须参加习艺性劳动,建立劳动报酬制度,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并将习艺劳动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授之以渔,为他们今后谋生创造条件。
此外,各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的“禁毒宣讲团”、“喜庆腰鼓队”、“百人瑜伽班”等一批独具特色、形式多样、富有张力的文化活动,也深受戒毒人员的欢迎。
协力共建大戒毒格局
近日,合肥市的王东(化名)在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按期解戒。当天,合肥市公安局瑶海分局的社区民警来到省强制隔离戒毒所,与王东签订该所首份《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并将他接回社区进行社区康复,实现了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的无缝对接。据统计,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目前已有15名合肥籍戒毒人员顺利转入社区康复。
这只是安徽省构建大戒毒工作格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省劳教(戒毒)管理局对内充分发挥双向联系、网络互通等优势,对外则与公安、卫生、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合作,促进交流。成立省戒毒康复研究会,定期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课题攻关等活动,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供大量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去年,南湖戒毒康复中心与安徽知名大学、医院签订协议,共建戒毒科研基地,如今,已形成“针灸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等7项科研成果。
“感谢所里的帮助,我一定好好戒毒,早日与毒品决裂。 ”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丁红(化名)近日感激连连地对民警说。当唯一的儿子面临失学时,在安徽省劳教(戒毒)管理局协调下,共青团合肥市委与她签订了长效帮教协议。这一切得益于省劳教(戒毒)管理局推出的联系协调机制。多年来,该局还通过签订长效帮教协议、建立帮扶助困基金、开展阳光救助行动等,对一大批有困难的戒毒人员及其家庭给予法律援助、资金补贴等关爱和帮扶。
“三分四期”打造安徽特色
10月8日,获得新生的黄山市民丰强(化名)兴奋地走出省南湖戒毒康复中心大门,依依不舍地向送他出所的民警挥手告别。在解戒前3个月时,丰强因表现较好,从该所阳山强制隔离大队转入南湖戒毒康复中心,开始“回归适应期”的生活,为顺利回归社会做准备。他是省南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实行“三分四期”戒毒管理模式以来,通过“回归适应期”解戒的第35人。
今年6月,省劳教(戒毒)管理局出台《安徽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程(试行)》,在全省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全面推行“三分四期”管理模式,这是《戒毒条例》实施以来首个省级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范性办法。
根据“三分四期”戒毒管理模式,今后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将按照性别、年龄、患病、吸毒类型、戒毒次数等情形,实施分类收戒和分别矫治,同时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表现情况,采取严格、普通、宽松三种方式分级管理,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主动性。“四期戒毒”则是根据戒毒工作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按照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戒治措施,分别为1个月的急性脱毒、9个月的身心康复、 11个月的巩固训练、 3个月的回归适应。
“三分四期”模式因人制宜、一人一策,符合戒治规律。尤其是设立了回归适应期,不仅延伸了强制隔离戒毒职能,促使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实现无缝衔接。·通讯员孙亮伍维祥本报记者周莹莹钟政林·
新闻推荐
骗子击碎“嫁香港人”美梦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