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乐于奉献的“多面手”

黄山日报 2011-09-06 16:01 大字

岗位上完成任务吃紧,找张有根支援;缺件一时完不成,找张有根顶上;产品需要返工,找张有根帮忙;技术遇到难题,找张有根商量……张有根,是黄山第一机床厂装配车间的一名普通工人,一位工作中的“多面手”,也是2005年的黄山市劳动模范,2007年的安徽省劳动模范,还是市第五次党代会的党代表。

走进黄山第一机床厂装配车间,张有根正在普通车床上忙碌地操作。听说是来采访他,张有根停下手中告一段落的工作,谦虚地说:“我做的都是分内活,没啥好说的。党员,最重要的是带头干好本职工作,比别人干得更好些。”

作为一名来自企业一线的党员,张有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88年,张有根招工进黄山第一机床厂当了一名装配钳工。曾经有过一点钳工基础的他,深觉当一名机床装配钳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就这样一个朴素信念,让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张有根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进厂时间不长他就掌握了机床铲刮工艺技术,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在工作中,他从不计较苦脏累和个人得失,每当生产急需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张有根获得了企业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1995年被厂里评为“十佳职工”,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十佳”。

1998年,机床厂开始实行减员增效,装备车间一线工人大幅减员,车间实行新的劳动组合。此时的张有根,因为平时注意学习善于钻研,又干过小拖板、马鞍块、尾座、车头等零部件的铲刮,还掌握进刀箱、灌板箱装配等多项操作技能,厂里把他从原岗位上抽调出来,改为专事急、难、新、重的突击活的“多面手”,成为生产中的一支机动力量。换了工作岗位,没了工时考核,但张有根从不自我放松,还在工作中多请教同事、多琢磨技术工艺。机床装配是一件精细活,在安装纵、横向伺服电机时,由于加工座零件的端面与之口垂直度难以保证,经常出现电机轴与丝杆连接不同心的问题,他提议采用模具试装、铲刮端面方案。经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纵向螺母座与打拖板的结合面,原来的装配工艺是磨平结合面安装,他提议改为铲刮结合面安装,从而提高了结合面的稳定性,保证了产品质量。多年来,他先后提出几十条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张有根的机床铲刮工艺技术在厂里有目共睹,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2000年,他被调至车间数控班组,从事数控机床的机械装配。那时,数控车床、电脑操作还是一个相对新鲜事物,他在完成熟悉的机械零件铲刮、装配之余,抓紧时间学习数控知识:系统安装他帮忙,系统调试他在边上看,操作编程调试他也在旁边揣摩、学习、请教;他还向数控工程师借了《数控操作手册》回家,一点一点地啃,一点一点地熟悉,一步一步地探索。为了方便工作,又在家里买了电脑,与子女一起学电脑,逐步掌握数控技术知识。

如今,张有根从最初的普通装配钳工,成长为一名掌握数控机床装配工艺和技巧,具备一定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企业骨干。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张有根还在岗位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带出的一批徒弟,都已成为企业一线的操作能手。

·王翠竹·

新闻推荐

红歌声声赞美党

△ 9月6日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市文化委联合在中心城区世纪广场举办《大美黄山红歌扬》地税大舞台群众广场文艺活动,喜迎市第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余勇/摄...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