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雕细刻写徽意

黄山日报 2011-07-31 22:28 大字

洪建华在指导小学生精雕细刻。曹晓东/摄□ 本报记者  卢中火

在美丽的徽州区岩寺镇洪源村,洪建华的老家大门口前有一座精美的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笔法细腻的荷蟹(和谐)图。从小,洪建华经常在牌坊边的稻草堆里打滚玩耍,对牌坊上的各种图案充满了好奇。“每天上学、放学都路过牌坊、石狮子这些东西,所以对徽州雕刻有着特别的感情。”洪建华说。有一天能雕刻出牌坊上的图画,成了洪建华儿时的一个梦想。

如今,竹雕成了洪建华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年40岁的洪建华中等身材,话不多,很谦虚,可是一说起竹雕,他立刻眼睛放出光芒,有说不完的话。

洪建华刚开始学习竹雕还有些曲折。“虽然徽州到处都是精美的竹雕、木雕、石雕,但是由于技艺传承人少,要找到一位师傅学习,还是很困难的。”他说。为了接触雕刻,洪建华最早学了木匠,雕刻简单的图案,接着他进了一家当地的古典建筑公司学习。1990年的一天,在屯溪老街一家书店里,洪建华获得了一本改变命运的“宝书”——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写的《竹刻》,从中他悟出了许多竹刻艺术品创作的原理和规律,并开始竹雕创作。

竹雕是个体力活。竹子是直纹,没有纬路,得顺着竹子的性子,把竹子的纤维之美与雕刻功力结合起来,通常一坐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眼胀、肩酸、腿麻是常事。竹雕又是个脑力活。作品的所有细节要经得起推敲,无论是粗看细看都得有看头。日积月累的雕刻,洪建华的手指经常痛得拢不起来,长久下来,他的手指关节突出,明显粗大,而且歪向一边。“雕刻不同的人物,我都会去模仿他们的姿势、神态,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当雕刻完成,感觉就像是攻克了一个难关,很开心。”洪建华说。

有言道“功夫在诗外”。自幼深受徽雕影响,在徽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洪建华坦言,徽州的一砖一瓦,都对自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徽文化是我创作的源泉,给我带来很多灵感。”他说。(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只要有机会,他就去艺术展览馆参观,还去游览各地景观,平时就看徽文化方面的书籍,从中去找灵感、寻找启发。洪建华也经常在作品中表现徽文化,近些年他创作了《徽州后花园》、《风雅徽州》、《徽商行》、《徽园雅集》等广受好评的作品。

洪建华近期还在雕刻具有时代风采的作品,《农家乐》、《抗洪图》等就描述了家乡新面貌,刻画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画面。最近,他又在尝试着雕刻黄山警民搜救在黄山探险走失大学生的感人故事,编创成主题为《大美黄山》的竹刻作品,用竹刻艺术展示感人的瞬间。

艰辛的付出换来荣誉纷至沓来,2006年8月,他的作品《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故宫收藏的第一个现代竹刻艺术品;随后他被授予“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竹刻插屏《踏歌图》在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200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

为了弘扬竹刻艺术,2005年洪建华创办了徽州洪建华竹刻研究中心,吸收人才,潜心研究创作。后又筹资700多万元建立了竹木雕刻精品艺术馆,馆藏精品达11700多件,这也为人们了解“徽州四雕”,研究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由于突出的艺术成就,今年洪建华被评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文艺类)拔尖人才。

新闻推荐

黄山市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

市政府决定,从7月份起,对黄山市城市低保户、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中心城区城市低保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每月每人发放临时价格补...

黄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精雕细刻写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