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字钩沉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黄山日报 2011-06-03 22:30 大字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残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局部)□  黄山区  吴葆乐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画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苦,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江边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观察,真切体验,丰富素材,这件巨作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3年的心血。画作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这是画家与富春江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600年来,黄公望的名字及其《富春山居图》与美丽的富春山水交相辉映,蜚声中外。几百年来神采焕然,从火中抢救出来的不平凡经历,给这幅画增添了传奇色彩。前段残卷《剩山图》藏在浙江博物馆,后段世称《无用师卷》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名画一分为二,隔海相望已达一甲子之久,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最近经两地协商,已于6月1日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龙向国人展示,让世人观赏“山水合璧”。

黄公望一生经历坎坷,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出生在江苏常熟一户姓陆的家庭,取名陆坚,不幸父母早逝,家贫无依,到七八岁时,过继给浙江永嘉籍黄东老人为子,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其父90岁得子,方立嗣说“黄公望子久矣”,故名黄公望。黄公望自幼聪敏,勤奋好学,兴趣广泛。青年时代饱览群书,是一个文章、诗词、书画、音乐样样精通的才子。11岁那年南宋王朝覆灭,成为元朝子民。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因此,尽管黄公望少怀大志,满腹经纶,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中年时期,他才受人举荐做过办理文案的小官,但由于正直敢言,触犯了某些权豪,又受“张间案”官司的株连,被诬坐牢。出狱已年届半百,看透了社会黑暗,世情的险恶,不愿过问朝政,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来往于杭州、常熟、松江等地,卖字为生、书画交友、学道卖卜。改号“一峰”、又号“一峰大痴”、自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道人,静坚道人。

据记载,黄公望31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出狱已50多岁才专心从事山水画作。他热爱自然,有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临摹古代名家作品,练就了深厚的功力。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沅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各家的长处,拜师于董沅、二米(米芾、米友仁)、巨然、关仝。同时得赵子昂的指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山水画的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设色多用淡赭,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二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笔意效果。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和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以合作山水为乐。曾著有“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60岁便有“画名震海内”之誉。晚年以“浅绛”特色,创立了文人山水画新风,获得“元季四大家”的殊荣。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阳的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白鹤村庙山坞。在这里度过他人生最辉煌时期,留下一大批杰作。晚年高龄时稀世珍品《富春山居图》问世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人比作王羲之的“兰亭序”,对明清两朝文人影响巨大。黄公望1354年谢世,享年86岁,安葬在常熟虞山南麓。《富春山居图》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弄得明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对书画和鉴赏有造诣的乾隆帝将优劣明显的两画比较之后,非但没有化解疑惑,反而颠倒真伪,将黄公望原作《富春山居图》定为“赝鼎无疑”,打入《石渠宝笈》次等。直到1816年胡敬奉嘉庆帝命编纂进《石渠宝笈》三篇,《富春山居图》被正名编入,洗去冤尘,重放光彩,成为画史上大笑柄。《富春山居图》在人世间600多年经历坎坷,从1350年黄公望亲题款送给第一位藏主为无用禅师而作,明成化年间曾为吴门四家之一沈周收藏,弘治元年(1488年)苏州樊舜花重金购进,隆庆四年(1570年)转入无锡谈志伊,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代大书法家松江董其昌所购获,但是董在临终前数年以千金之价将此卷质押给宜兴吴之炬,继后又传给儿子吴洪裕,朝夕相伴数十年。国乱时期,置其他藏品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上此画卷逃难。一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他病危时因爱之近痴,竟然吩咐家人把一生珍爱《富春山居图》及智永《真草千字文》二件珍品投入火中殉葬,要将它带到“天国”去。在前一日焚了《真草千字文》,次日在焚《富春山居图》时,幸好在旁的侄子吴子文趁他“目稍未顾”时,迅速用另外画卷轴换出已经燃烧的《富春山居图》,但图已烧成两段。画的后段跋齐全,世称《无用师卷》。1652年在丹阳张范我家中露面后转手扬州季寓庸。1690年为高士奇收藏,不久改归松江王鸿绪,1735年天津安岐以重金买进,1746年乾隆帝收入清宫内府。解放前夕被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已烧的前段《富春山居图》长51.4厘米,宽33厘米(见图),为书画商吴其贞所得,命名为《剩山图》。1669年归广陵王廷宾。以后由于残卷无款可查,经多位鉴赏家过目,把握不准,没敢“吃进”。1936年,苏州大画家吴湖帆凭着自己的经验,从此画段的画风、笔意、骑缝印、火烧痕迹等多处的验证和判断,确定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残卷,以重金购得并聘装裱大师刘定之单独重新装成卷幅。盖上“梅景书屋秘笈”等多枚收藏印记。1939年初,吴湖帆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于卷首:“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画苑墨皇。大痴第一神品富春山居图。己卯元日出句曲题于上。吴湖帆秘藏”。同时间他还收藏一幅临摹的《富春山居图》,那就是《沈素园临子久富春山居图卷》,为后半段的原本。1954年,吴湖帆以其精湛画艺,临了整本《富春山居图》,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1955年,由杭州大书法家沙孟海介绍,委托画家谢稚柳,将吴湖帆所藏的《富春山居图》前半部残卷和另一幅古画作价8000元卖给了浙江省博物馆。时至今日,真迹《剩山图》亦属于弥足珍贵。另一半《无用师卷》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新闻推荐

“爱心车队”给力高考

6月5日,黄山市有关部门在市客运总站中心广场举行第六届“爱心送考”活动启动仪式。据了解,自2005年黄山市开展爱心送考活动至今,参加爱心送考的出租车数量由起初的30辆发展到180多辆,共免费接送...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