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秀丽黄山谭明/图本刊记者洛瑶/采访

黄山日报 2011-02-14 22:33 大字

黄山幻化自天公 西海排云亭 黄山日出 黄山四绝松为首 火树银花 送客松 云涌双剪峰 雾索黄山 石猴观海 始信峰,十八罗汉闹天宫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时曾留下“薄海内外无为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叹。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峨眉之秀丽、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于一身,凡是去过的人都无不被其秀美所折服。

对话谭明

记者:您去过几次黄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黄山的印象,是什么? 

谭明:我第一次去黄山是1976年,总共去过七八次。前些年,我几乎每年的春节都在黄山度过。三十多年过去了,黄山建设了许多宾馆,缆车索道虽然方便了游客,但也会对自然景观造成威胁。我觉得黄山的自然景观基本没有变化,不过我欣赏山的角度与视角变了,我对黄山最深的印象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太美”。黄山古名黟山,唐代时,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曾在这里修真炼丹,得道升天,于是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由唐玄宗亲自下令,改名为黄山。它的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被誉为“天然图画”,且以伟奇幻险著称。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光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七十余座。其中又有巍峨峻峭的三十六座大峰,峥嵘秀丽的三十六小峰。“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的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鼎足而三,高耸云外,并称“三天子都”。 

记者:您觉得黄山的美和其他名山大川相比,有什么不同?美在什么地方? 

谭明:黄山的美在于它天然,在于它的神秘,在于它的大气。过去都说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现在又增加了一绝———佛光。泰山有名在于它的人文内涵;华山有名在于它的险峻;而黄山作为自然与人文双遗产,则集合了所有山的特点。就拿“奇松”来说,由于受气候和地理位置所影响,黄山的松多树多,几乎每座山都有,许多是从石头缝隙中生长出来的,非常好看;树杈造型各不相同,随山势的变化而变化,有的齐整,有的伟岸,有的婆娑多姿,这是很难得的;迎客松和送客松也是黄山的标志及著名的拍摄点。而它的云海、云雾可以用四句诗来形容“黄山变态自天公,移步重看又改容。是处路皆穿石过,有时身竟被云封。”可见黄山的云雾是多么地变幻莫测,让人迷醉。这其中又以北海景区最为典型,云雾飘散在狮子峰、清凉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等景色之中,令人目不暇接。 

记者:您觉得什么季节上黄山拍摄是最有利的? 

谭明:有些地区的景色需要分季节观看,而黄山的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朝夕存别,景多变,都可以前往,无愧“人间仙境”之美誉。我通常会在春节前后上山,因为这时候的气候条件很好,虽然有一些寒冷,但是很湿润,每逢雨雪过后必有云雾,几乎一天都不会散去。如果是夏天去,赶上晚上下雨后,第二天云雾也会随气流飘上来,对画面中山、石、松的塑造,起到空气透视的作用。中国摄影师眼中的好天气和外国摄影师眼中的好天气区别很大,欧美人拍风光会选择大晴天,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再去拍;而东方摄影师则喜欢创造意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写意风光。我觉得拍摄黄山风光,如果缺少云雾的存在和变化,就不会有水墨黄山。没有云和雾就难以创作出写意画面,会失色不少。 

记者:具体的拍摄方法有哪些? 

谭明:其实拍摄风光照片都一样,就拍摄黄山而言,选择有特点的山形,截取有用的沟谷、植被作为衬托就可以了。如果是在有云雾的情况下,比如有云海出现的时候,可以拍摄“石猴观海”、“石猴观太平”这样的景观,总之就是不能抛开黄山独有的气候条件来拍摄。如果在没有云雾的天气情况下,塑造黄山的局部特征不失为一种方法,可以拍摄峡谷的纵深感,雪雾松的造型等等。如果是晴天,那么可以靠光影的变化来表现黄山的变幻莫测;如果赶上的是阴天,那么可以多拍一些黑白的照片,突出黄山的意境。 

记者:以您的拍摄经验,黄山的最佳拍摄位置和时间段因何确定? 

谭明:每个景点都有它传统的观景位置,比如大家熟知的清凉台、始信峰、光明顶,可以拍摄日出和日落;玉屏楼可观前海,排云亭可看西海;看雪景的话可以到北海、西海、天海、云谷和温泉。这些地标性的地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黄山所拍摄的,就看你需要什么样的景致了。我个人认为有云海的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好时机一到,我一整天都在拍摄,黎明前上狮子峰拍始信峰全景,中午拍排云亭,日落时分拍飞来石,晚上才回到宾馆,甚至顾不上吃饭,因为往往大家休息的时候才是景色最好的时候,虽然机器背在身上很重。 

记者:在构图的选取和拍摄手法上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吗? 

谭明:构图上的区别不大,横竖构图都不重要,这与你的拍摄环境有关。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要从纷乱无序中找出有序,一个训练有素的摄影者应该可以凭借敏锐的思维和独到的视角,在大自然对感官的刺激下,通过活跃大脑的反应,运用想象空间来发现提炼视觉美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会有它的走向,它们的外延、轮廓、线条、形象、姿态、敏感、质感等等都是视觉的要素,是组织图像的美点。我们只要根据要表现的内容确定主体后,把它们看作是一种形态、结构、对比,再组成画面就可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风光摄影还讲究“留白”,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观者发挥想象力。再好的东西也要有环境作衬托,掌握层次和影调,发挥画意风光的精髓,否则就太呆板了。 

记者:后期剪裁对作品的成形起到的作用大吗?有什么剪裁的依据吗? 

谭明:剪裁是一种二次创作,是进一步突出主题的方法。拍摄一个画面,你是将全部画幅充分利用还是用底片裁切后的面积就已经足够,应该在前期就考虑清楚。比如你想拍摄黄山的迎客松,那么就要先了解迎客松的动势、朝向,在画面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起码不能把左侧山体留得太多。拍摄风光图片,“三分天地”的效果是最好的,两分的话太过于死板,要灵活运用,采取“井”字构图方式。初学者应该遵守画面裁切定律,思考成熟,运用熟练之后可以跳出框框,进行灵活的运用。如果你使用的是120相机,则可以多利用底边面积,这样更经济一些。而对于抓拍、抢拍的照片,则可以进行二次剪裁调整,语言要“言简意赅”,因为无论你怎么剪裁,都要为突出主体而服务,摄影就是做减法,减去影响画面的东西,让主题突出明确,留下的东西都应该是为主体服务而存在的。应该这么说,裁剪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方法,前期的精确构思加上后期的精良加工就是剪裁的依据。 

记者:想要拍摄好黄山,一定要用胶片相机或者大画幅相机进行拍摄吗? 

谭明:也不一定,任何相机都有可能拍摄出好作品,一种相机有一种语言。比如我最近试用的索尼“55,它的“HDR”功能就可以提高照片的感光度,在6张连拍时,也能高度降噪。不过一般情况下,大画幅的胶片底片数字化后,噪点比数码相机的低,在暗部细节的表现力上更突出一些。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很漂亮,但是不耐看,色深度不够,厚重感不够,“黑”黑不下去,黑灰不分。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风光摄影的? 

谭明:我喜欢拍摄风光照片,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我用摄影的手法再现自然,创造条件突出自然的震撼力。我觉得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通过对环境的运用,借助形态、光线、气象的变化增加视觉冲击力,发现美,达到人们对美的需求。我的风光摄影理念是,施法自然、融入自然、人化自然、借景抒情。 

(原载《摄影世界》2011年第2期,有删节)

新闻推荐

关注“两会”盛况干群反响热烈

2月14日上午,屯溪区昱西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阅读报纸上刊登的市“两会”新闻。市“两会”召开,在黄山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余 勇/摄...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