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黄山日报 2010-12-10 22:35 大字

来往车辆在宽阔的屯光大道延伸段上畅行。余 勇/摄□ 本报记者 殷元元

当2010年冬日暖阳的金辉静静地充盈我们这座城市时,满载收获的“十一五”也即将过去。徜徉在城市中,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让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居更佳;市民中心、徽州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提升城市功能的项目让城市更和谐、功能更完善;齐云大道、屯光大道扩宽改造工程等164条新、改建市政道路、13座新建市政桥梁让城市更现代、交通更便利……“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革力度,着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正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城市更大、更美好

日前,新安江湖边拦河坝成功蓄水。碧水映衬着蓝天,青山依偎着碧水,还有两岸数不尽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往。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屯溪区湖边村村民张大妈感触最深,“原来这里是杂草丛生、偏僻荒凉的农村,现在你看,都变成城区了,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到处都是绿色,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都爱到这里走走看看。”随着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的即将竣工,越来越多的人们都感受到它们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十一五”黄山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中,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安江是黄山人民的母亲河,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为再造新安大好河山美景,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同年12月31日,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项目西起桃花岛,东至花山谜窟景区,全长16公里,集防洪安保、生态建设、旅游开发、安居工程为一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建设者们近2年的艰苦奋战,昔日僻静杂乱的新安江延伸段如今已是满目芳菲、碧水悠悠,犹如山水画廊一般。人们既可以漫步江边,领略古徽风情,还可以泛舟江中,欣赏两岸美景。“人在城中,城在画中”。同时,防洪驳岸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城市东区防洪能力,分步改善通航条件,完善城市功能。而景观工程、安居工程则进一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正一步步释放出它的预期效能。

正是有了像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这样一批事关黄山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审批立项、开工建设和建成使用,“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09.65亿元,比“十五”净增近90亿元,是“十五”的5.5倍。特别是今年,政府的直接投资超过前四年的总和,其中中心城区达20亿元以上,大规模展开建设“三桥五片九点十路”,使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规模有序扩张,全市(区县城)建设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比“十五”末的50.19平方公里增长了51.42%。城镇化率达到43.3%,比“十五”末增长8.2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了城市居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城市更和谐、宜居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近几年来,在城市的每一个公园、广场,都可以看见一群热情的市民,在流光溢彩的灯光下,伴随着现代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夜晚的广场、公园已经成为丰富黄山市群众文化生活的活跃舞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十一五”期间,黄山市城市建设围绕“宜居宜游怡人怡情、生态型、文化型、休闲型、友好型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坚持“精巧、雅致、生态、徽韵”原则,通过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城市景观档次、全面推进“保徽、建徽、改徽”等举措,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城市风格凸现,城市品位日渐提升。先后高标准、快节奏推进新安江延伸开发建设;完成天都大道、前园路等道路绿化改造;完成屯光大道齐云大道等道路亮化建设;完成横江广场、南滨江水景观带及戴震公园改造等。城市生态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仅中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27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9.67%,绿地率达46.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53平方米。建设了6座污水处理厂,现在各区县城都建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19.5万吨/日。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3座,处理能力达730吨/日,实现了黄山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零突破。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服务百姓,“十一五”期间,黄山市重点围绕“宜游、宜居、宜人、宜景”,狠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游泳馆、健身馆等体育场馆,以及市民中心、徽州文化博物馆、交通旅游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黄山机场、松柏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接待服务项目,黄山元一、新徽天地等娱乐休闲项目。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群众的生活更丰富、更方便。

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又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十一五”期间,全市市政公用设施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自来水生产能力9.6万吨/日,共达29.5万吨/日,自来水普及率达98.6%。实施了小区管道天然气、液化气工程,城市(区县城)供气管道42公里,供气量达14866吨/年,天然气、液化气用户达13.57万户,用气普及率达97%,比“十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

城市更现代、惠民

平坦开阔的“黑色化”道路,通达的双向六车道,智能化的路灯,高品位的绿化、亮化……在中心城区的东、西两个出口,已经顺利完成的屯光大道、齐云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配上已经开工建设的两座现代化桥梁花山大桥和梅林大桥,如同一双张开的臂膀,用火热的激情欢迎海内外宾朋来到这座充满现代感的国际旅游城市。

为了使城市更加现代、交通更加便捷,“十一五”期间,黄山市以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改建市政道路164条,新增道路长度196.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375.5万平方米,新架设市政桥梁13座,防洪堤岸36.7公里,至此,全市共有市政道路324条,道路总长达489公里,道路总面积75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5.83平方米,市政桥梁58座,防洪堤岸102公里。

住房问题是一直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问题。“十一五”期间,黄山市城建工作按照高品位、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加快推进房产建设,广宇江南新城、东方丽景等一批示范小区、文明小区拔地而起,建成有规模的住宅小区数量大增,品质不断提高,黄山市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住宅需求得到满足。五年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320亿元,住宅竣工面积约达437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达48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改善了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对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近年来建成、在建经济适用住房36.64万平方米、3373套,安置小区65个、安置12000户,共完成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发放租金补贴2万余户次。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了城市新居,“我的新家就在这里,真没想到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市中心城区新安江畔的桑园安置区,从屯溪区社屋前村拆迁搬过来的程老汉高兴地说。桑园安置区位于城市的东部,紧邻城市政务区和市民中心,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人性化的设计建设,畅享水碧天蓝的生态气息……

在让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同时,黄山市城建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并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黄山市确保困难群众过个“暖冬”

本报讯记者 殷元元 报道“两节”临近,黄山市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过一个“暖冬”。 已年近70岁高龄的程凤英老人,家...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