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印章故事之二十一家在黄山白岳之间

黄山日报 2010-10-02 17:49 大字

屯溪 董建

2004年,我写的《白岳五章》刊于8月7日的《黄山日报》上,文章谈到齐云山宣传名人与齐云山的碑石中,有一块刻“家在黄山白岳之间”,说明中注出自黄宾虹的印章。吕建君先生私下和我聊过,我表示质疑,回家翻了许多资料而未能找到。后来在《齐云山志》中看到赖少其先生写的《齐云山散记》,其中有“古人无不以黄山、白岳并称,黄宾虹刻一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便是。”这一段文字,大约就是齐云山碑文的依据了。2006年,我受西泠印社出版社之约编《近现代书画名家款识印鉴丛书——黄宾虹常用印款》一书,遂尽目力所及查阅资料,成书收有百余方印章,但我始终没有见到该印的踪迹,倒是发现黄宾虹早年的一方“黄山白岳”白文印,或许赖少其先生曾见过此印,后来凭记忆说成了“家在黄山白岳之间”?

无独有偶,近见一篇纪念渐江的文章,说渐江在顺治六年,回到故里,住披云峰下太平兴国寺等地,刻闲章“家在黄山白岳之间”云云。我想,渐江是不大可能刻这方印的。渐江一生作品不多,用印也不复杂,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中,收有渐江32方印,绝大多数为姓名字号印,闲章只有“何处有我”、“是迂且痴”、“孤啸主人”几枚,这是其一。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渐江是出家人,出家人是没有“家”的,寺庙是他们栖身之所,怎么可能在黄山、白岳之间有个“家”呢?如果说渐江在出家前有这方印,倒是有可能的,不过,我没有见过此类资料,或有识者教我?

谈到渐江,再说一件和渐江研究有关的事。我有一本汪世清、汪聰二位先生合编的《渐江资料集》,安徽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2月第2版。此书原为鲍树民先生赠予査彪先生,査彪先生又转赠于我。我写《自然与艺术的灵光辉映——西溪南》,其中涉及到渐江,该书对我有所帮助,这是我要感谢査彪先生的。汪世清、汪聰二位先生学识渊博,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和阐述多有创建,尤其是前者,对徽州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殊多贡献。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书中所录“为闲止作山水轴”七绝一首,有三个错字,特提出供学者研究。书中所录诗为:“雨余连雨觞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兴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此诗应为:“雨余复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1994年第1期《书与画》用整页彩版刊过这张藏于故宫的山水画,可以看得很清楚,前两字大约错在字的识别上,而莫字清楚无误,不存在识别,当是笔误。书中注此轴“《文物》一九六五年八月号有影印本。”我想两位先生当初是不是根据这个影印本呢?而当时杂志印刷质量不高,或是造成错误的原因。

关于史料的辑录,古今人皆有之,但古人治学态度严谨一些,今人多学养不足,功利心强,又多率尔操觚,故多谬误。曾有人辑汪采白画跋,或录之原作,或辑于画册。然而我看到一些被业内有资质的专家定为二级、三级的汪采白作品,竟然有许多的赝鼎,而这些“西贝”货还曾堂而皇之地被收录在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画集中。研究者据此辑录而研究之,不啻是南辕北辙。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研究文章,无疑是伪学术,将贻害于世人。只不过这种伪学术大不了斯文扫地,没有假酒假药害人来的直接一些罢了。

渐江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今年是他诞辰400周年,获悉有关部门和人员在策划纪念活动。此文与之有点关系,且算作应景之文吧。

新闻推荐

节后忙生产冲刺年目标

国庆长假后,黄山市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全力冲刺年度目标。图为10月8日上午,黄山顺昌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赶制交付北汽福田公司的配件订单。 余 勇/摄...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