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逸闻掌故二十六普门传奇
黄山戴耕玖
黄山迎客松前的文殊台,全名“文殊梦象台”,它曾印证了普门禅师的一个梦,这个梦又引发出了黄山的大开发,普门的这次开发,功绩显赫。而在这文殊台上来个转身,就会发现在文殊院后的玉屏峰顶,有一尊天然的头朝莲花脚向天都,慈眉善面,神态安祥的仰卧的睡佛。这尊睡佛,在黄山人的心目中,也自然就成了普门禅师的化身。
普门禅师,俗姓奚,名惟安,号云亭。早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他在山西代州梦见自己困在大山中,无路可走,不得解脱时,文殊菩萨手指南方。禅师回首,立刻身心徐起,平步青云,盘腿趺坐于一座祥云环绕、风景如画的高峰之上的一方石台上……于是,普门开始了艰难的寻梦之旅:从山西太原出太行渡黄河,翻过伏牛山到河南;又从湖北襄樊到宜昌过长江,进入湖南武陵到江西后,从长江进南京,又到浙江普陀。一日海边挑柴,被风吹下海,大难不死,顿时警醒,最后折回黄山。一边开发,一边寻找,直到1613年才在文殊台上寻到梦境。为了一个梦,寻觅二十年,跋涉千万里,这美梦成真的同时,也将一个美妙的黄山展示给了世人。
据云普门语言诙谐幽默,深入浅出。有一次,一个名叫王墨池的来见,普门师问:“沿途可曾见到有关善恶方面的事?”回答:“没有”。
普门反问:“杀猪处没有?剥牛处没有?狗叫处没有?鸡斗处没有?……”王墨池一时大汗淋漓,幡然而悟善恶。
一连串的反问,犹如戏剧开幕前刻的那一阵节奏快捷、铿锵有力的紧锣密鼓,一把就将戏迷拉进戏中。
普门天性聪慧,“初不识字,而字从心生;初不立言,而言如泉涌”。他的语言技巧高超,自有一种境与心合,横笔立成,令人警醒之气。
普门禅师真非凡夫俗子,一生轰轰烈烈,连终老也充满悲壮慷慨之气概。
按理说,晚年的普门禅师,功成名就、大德圆满,应该在黄山闭关修行,颐养天年了,但到了明天启五年(1625),79岁的普门听说宦官魏忠贤欺蒙皇上,弄权播虐;官绅们豪取巧夺、横征暴敛。见民不聊生,怨恨遍野,禅师发大誓愿,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要去劝说皇上宦官,于是挈杖北上,但行至山西太原的清源(今清徐县)乘愿禅寺时,自感不久人世,便止宿于寺中。六月十二日,普门驾鹤西去。
数年后,与禅师亦友亦徒亦是关中汉子的阔庵和尚,将禅师遗骨背回黄山,建塔寺后。崇祯时山西巡抚许鼎臣为禅师作塔铭,以纪其功:
天都之峰,几叶一花;浮丘容成,让席借筏;岩岩奇石,点头增崒;卓矣大师,人天首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十—”黄金周第—天,黄山区汤口镇车水马龙,游客如潮,迎来今年“十—”的第—个旅游小高峰。截至下午3点,全镇景区接待6748人次,同比增长34.88%。为给游客和群众营造—个良好的旅游环...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