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档案与写作相伴的日子
1993年,作者(左)和张夏生老师(中)在绍兴东湖笔会上。 2010年8月,作者(左)与张夏生老师(中)在翡翠谷重走。李萍
这是尘封的记忆。人生一路走过,陪伴我们的并不都是我们的亲人,那些老师、同学、同事、朋友也在我们跌跌撞撞的人生中曾经与我们一起度过。从那些曾经交流、沟通的信件中,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人间大爱的温暖,那些曾经关爱过我的你们,今天还好吗?你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多年以后的回忆依然温馨美丽。
牛皮的或是白色的信封,右下角标有《上海铁道》报社和上海天目东路80号字样。这个地址我至今能背出来,虽然我不知道报社的大门朝什么方向开。
信笺是小小的便签纸,偶尔也有报社的方格纸,一行行刚劲有力、秀美的钢笔字扑面而来,这是《上海铁道》报编辑张夏生老师的手书。
作为编辑,张老师可谓诲人不倦,对我们晚辈苦口婆心。他说:为车务段、车站写新闻稿,这是我一直提倡的。想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关照,必须运用自己的笔,为宣传本单位出力,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17年前,他得知我在写小说,便告诫:你年纪轻,不能拼命干,要细水长流不断线,千万不可鞭打快牛,苦了自己。这样的文字今天读来,仍受用和感动。可惜当时年轻气盛,好听的话,赞美的语言都照单全收,几句交待却不在心上。其实张老师的鼓励也很特别,他说:李萍,我说了,你不要生气。你不漂亮,但也不难看;你很会讲话,但不花言巧语;你有灵气,不循规蹈矩;你勤奋,你的文字和一般人不一样,你总有闪光点,总有让人意外的东西。
这么高的评价,我今天重读,都诚惶诚恐。书写的过程,其实对我来说是和别人喝酒打麻将买彩票一样,有瘾,欲罢不能,也是自己将心理压力释放的过程。我是位外强中干的人,一点压力都让我浑身不自在,文字充当了扁担,挑起了我人生的一部分担子。张老师认为,一个写作人肯定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热爱人生、热爱家人、尊重朋友、尊重友情的人。说得多好,遇见这样的编辑,这样的老师,对喜爱文学的我们来说,是件幸运的事!今天回味起来依然温馨甜美。
《上海铁道》每一年都会表彰优秀通迅员,召开通迅员会,因为铁路的便利,这些会大都选择风光旖旎的城市所在的火车站举行,如南京、苏州、杭州、绍兴、哈尔滨等。这样的会不仅拉近了作者与编辑的距离,也为通迅员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平台,在报纸上看到彼此的名字不再陌生。有过舞会,有过酒席,苏州观前街上留有我们的脚印,绍兴东湖游船上有我们的欢歌笑语。见过我们上海局副局长张春新豪情满怀的吟诗,听过《上海铁道》报社总编张铁民先生铿锵有力的声音,见过专刊部主任许虹霞女士温文尔雅的风姿,见过记者胡健的青春、大气,见过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报社不久、朝气蓬勃的青年沈建强,见过编辑记者通迅员翩翩起舞……记得一次会上,不知谁说,张夏生老师每年无偿献一次血,是单位献血最多的,大家听后很感动。
今年8月,中国黄山第四届“七夕”情人节在翡翠谷亮相,我托主办方的朋友邀请了一些好友,已退休十年的张老师也在邀请之列。张老师从上海坐火车到黄山,转汽车到汤口。我在翡翠谷活动现场迎接他,只见他腋下夹了一块约70?詐长的匾,说是送给我的,并执意要亲自放在汽车后备箱,直到他认为稳妥了。并说,他从上海一路小心翼翼捧来就怕弄坏了玻璃。那块匾上的字是他用硬笔一笔一划写成的《朱子家训》。得知他现在每天除了看2小时的报纸,就是练钢笔字,他练字的方法很特别,就是抄写启蒙教材《三字经》、《千字文》、《道德经》、《孝经》等,据说他已经抄6本。他喜欢那些有生命力的国学内容。但是,现在我很惭愧,用惯了电脑,许多字居然都写不来了,要想半天,担心以后我都不会写字了。
活动间隙,我们得以叙谈。张老师建议当年的铁路文学青年组建一个网站,进行沟通、交流、评论。得知在编辑胡健的倡导下已建立,非常开心。他还建议我们为意外去世的詹怀臣老师举行一次追思会,并建议将写在博客上纪念詹先生的文章汇总,出一本自编文集,他说他愿意拿出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作为纸张印刷费用,我听后为他这样的诚意深深感动。
有的人,三五年没有音讯,有的人甚至多年没有联系,但如果再联系上,那份情感还是那样真挚诚恳。《上海铁道》报当年的许多作者都得益于张老师的帮助。华东铁路文友博客建立后,大家经常回忆起当年给予我们诸多帮助的编辑老师,回忆文学带给我们的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0月13日,市政协召开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座谈会。会议邀请的专家学者张脉贤、方利山和部分市政协委员共聚—堂,畅所欲言,总结和分析黄山市在推进文化和旅游结合中的...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