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山逸闻掌故七麻衣开翠微

黄山日报 2010-04-16 18:20 大字

□ 黄山 戴耕玖 

唐朝武宗年间(841—846年),诗僧岛云首登天都峰后,在黄山东北部的“仙僧洞”中听说“先朝曾有日东僧,向此乘龙忽上升”。这也就是说,早在公元五世纪时的南北朝就有外国僧人来过黄山。这位“日东僧”比他的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公元794年在九华山应化为地藏王菩萨)早来江南三百多年,但因时日久远,志载不详而被后人视为传说。时光荏苒,又过了近百年,到了唐中和二年(882年),一个身材魁梧、深目高鼻、卷髭满腮的外国和尚,孤身独杖来到黄山。他来自西方的天竺(古印度),法号“包西来”,因身着麻衣,冬夏不易,时人尊之为“麻衣和尚”。

从天竺来的麻衣和尚,对佛陀菩萨自然是崇拜至极,对他们的形象,也自然是铭刻在心。他在黄山重峦叠嶂中寻寻觅觅。终于,他在黄山西部找到了他心目中的图腾——佛陀菩萨的身形。 

穿过太平西乡那方平坦肥沃的盆地,走入黄山最西边的山口时,他寻觅的目光,豁然一亮;他古井般的心田,惧然一惊——眼前有一座奇松密布、浓郁青翠、高峻秀美的山峰,当地人称其为“翠微峰”,而在麻衣眼中则是一尊天造地设、形象逼真的佛的形象——圆顶沉肩,目慈眉善,胸腹宽敞,盘腿而坐——这座“佛陀”,他不能不为之震撼。他要在黄山西部为“佛陀”建一座道场。

新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麻衣和尚住进了“佛陀”腹部的一个山洞。他精通佛法,潜心修行;他精通医术,采药行医。他那件麻衣上也浸透了药液药渍,志载他“常衣麻衣,人得其缕可疗病”。修持谨严,济世救人,自然赢得世人的尊重。山地的主人洪员外来了。志载:“僧求一建刹地,洪氏许,惟师所择。乃登峰顶,从空中飞锡。锡至泉涌,澄澈可鉴。”

麻衣和尚的这一“飞锡求地”与地藏王菩萨金乔觉在九华山“求一袈裟地”有异曲同工之妙。麻衣和尚这一“飞锡”虽不如地藏王一袈裟遍复九峰,但“锡泉”至山顶,方圆也足有3公里。

当地人将翠微峰上的那个山洞,尊为“麻衣洞”,称庙宇为“麻衣祠”,后在南唐时敕名翠微寺。

由于麻衣法师的聪明睿智,远见卓识,翠微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供给充足,使得这里高僧云集,香客众多,香火旺盛。可以肯定地说,明末清初时,翠微寺、祥符寺、慈光寺、云谷寺、松谷庵这黄山的“五大丛林”中,翠微寺人气最旺,香火最旺,且绵延旺盛了近千年——直到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进驻后方见衰微。

千年间,翠微寺虽屡经水火灾变,但适时就会天降高僧前来主持,屡毁屡建,愈建愈大,如今的翠微寺,琼楼玉宇,气势恢宏,更见辉煌。这就不能不提到释演龙了——如果从个人修行、寺庙的建筑开发以及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可以肯定地说,他,是可以列入名僧之列的。

新闻推荐

浅议人民法官的职业心态建设

□ 郑 刚市委书记王福宏在市委四届十次全委会上指出:优化政治生态是一个持续培育和长期建设的过程,要站在维护黄山整体形象、促进科学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更加有力、...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