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三国迷”的日本 借展魏蜀吴考古文物呈现“三国志”
和中国一样,“三国迷”遍布日本,甚至可以说,不少日本人对于三国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中国人。
距今约1800年的东汉末年,汉王朝衰微,天下分为魏、蜀、吴三国,众多文臣武将轮番登场,浪花淘尽英雄。此后,历史带上了传说的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澎湃新闻获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于7月9日举办展览“三国志”。此展是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的特别展,通过汉朝到三国时代的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以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时代人物相关的文物为线索,从考古学角度,呈现一个“真实的三国志”。
近年来,随着一些重要的考古挖掘成果,有关三国志的研究呈现愈发活跃的趋势。2009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曹操墓考古发现,随后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争论。在多个版本的“2010十大文化事件”中,曹操墓争议都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其引起的社会关注。而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1号墓则为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东吴墓葬,曾有学者推测墓主为东汉末年诸侯将领孙坚及其两位夫人。
《青铜关羽像》,明代(15-16世纪),新乡市博物馆藏东京国立博物馆海报中的关羽像
关于三国的日本画作
据东京国立博物馆公布的资料,此次展览将展出文物共计约170件(组),分五大章节呈现,不少借自中国,如此次展览的展品就包括2009年发现的曹操高陵、被视为吴国皇族规格的南京市上坊1号墓等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反映着历史上三国时代的真实面貌。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东汉-三国时代(魏),3世纪,2008年-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硏究院藏
《童子漆盘》,三国时代(吴),3世纪,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序幕:三国传说
大约1800年前,以东汉王朝的混乱为发端的三国时代,随着众多武将的荣枯盛衰被记录下来,后来成为带有历史性的传说而普及。由此,又产生了诗文和绘画,还有像关羽那样集尊崇于一身的“神化式”武将——这些便成为了如今丰富多彩的“三国志文化”。
关帝庙壁画《张飞鞭打督邮》(局部),清代(18世纪),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水门塔伏龙寺,内蒙古博物院藏
关帝庙壁画以鲜艳的色彩描绘了著名的《三国演义》场景,愤怒的张飞鞭打督邮。
《赵云像》,清代(17-18世纪),安徽省亳州市花剧楼伝来,亳州市博物馆蔵
为了应对曹操的袭击,赵云怀抱刘备之子阿斗驰骋长坂坡。这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赵云的最著名场面。
第一章:曹操·刘备·孙权,英杰的根源
建立魏国基础的曹操,继承了祖传的势力基础,在汉王朝中枢掌握实权,称霸动乱的时代。蜀国刘备自认是汉王朝的血统,高举汉朝复兴的旗帜。而吴国的孙权运用线路上的独特措施,充分利用海洋网络扩张势力。从选定的文物中了解他们的根源,看看他们为何被后世称为英雄。
《豹》(一级文物),西汉·公元前2世紀,1968年、河北省保定市満城区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在位42年,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中山国第一代王。1968年,这对夫妇的墓在河北省被挖掘出来, 奢华的文物象征着王室的压倒性财富和力量。该墓随葬品丰富,年代明确,对研究汉代的历史和考古具有重要意义。
《货客船》,东汉-三国时代(吴),3世纪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梁君垌14号墓出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蔵。在汉代和三国时期,这种船模型在堡垒沿岸的墓葬中被大量挖掘。对外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是吴国的特征。
第二章:汉朝的光影
汉王朝发展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庞大帝国,并在全国建立了治理网络。然而,在2世纪末,王朝内部政治斗争日益显现,皇帝失去了凝聚力。此时,地方道教团体兴起,“黄巾之乱”为一个新的时代拉开序幕,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之中。
《仓天砖》,东汉·2世纪
1976~77年、安徽省亳州市元宝坑1号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蔵。该砖上刻有三行铭文,包括“苍天已死”。它让人联想起184年的东汉末期,黄巾军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酒樽》(一级文物),东汉·2~3世纪
1969年、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蔵。这是从东汉末期的墓葬中挖掘出来的最豪华的青铜容器之一。在当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充满混乱的动荡世界中埋葬这些精美的物品。
第三章 :魏·蜀·吴 三国的鼎立
魏、蜀、吴鼎立于东汉末年,斗争尤为激烈。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儿子曹丕(文帝)夺取东汉皇位。蜀国刘备和东吴孙权对此表示反对,互相主张正统性。这一章里列举了东汉至三国的武器与著名的交战,可从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
《曹休印》,三国时期(魏)·3世纪
2009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県曹休墓出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蔵。曹休,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他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在曹休墓后室出土铜印1枚,为边长约2.0cm、篆书白文“曹休”二字的私印,成为墓主人身份的确切证据。
《蛇矛》,石寨山文化期·公元前2世纪
1956年、云南省昆明市石寨山3号墓出土,云南省博物馆藏。
第四章:三国历访
魏国势力遍布汉朝中心黄河流域;蜀国掌控着长江上游平原,享受自然带来的恩惠;东吴则割据了长江下游平原和沿岸地区。不同风土孕育了各自的思想和习惯,在各地出土的文物中,也体现了三国各自的特色。
《方格规矩鸟文镜》,东汉-三国时期(魏)·2-3世纪
1955年、辽宁省辽阳市三道壕1号壁画墓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蔵。中国挖掘的镜子的例子很少,例如在图案的最外侧存在突出的线条,并且它们具有在日本列岛上挖掘的三角形边缘怪物中识别的特征。
《神亭壶》(一级文物),三国时期(呉)·凤凰元年(272)
1993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墓出土,南京市博物总馆蔵。吴的上流阶级喜好的橄榄绿色的陶器。这就是青瓷的原点。
第五章:高陵与三国大墓
从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统治者们在墓葬方面走上了不同路线——他们不再竞争豪华,转而崇尚朴素。这一章将以2009年发掘并引起话题的曹操高陵(曹操墓)为首,围绕各地著名古墓,来了解统治者意识的变化。
《罐》(一级文物),东汉-三国时期(魏)·3世纪
2008-09年、河南省安阳市曹操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蔵。
四耳藤罐是三国时代的典型容器之一。这款文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白瓷”,运用了白釉,并在高温下烘烤。 白瓷,应该说是中国瓷器文化的基础,传统上被认为是在六世纪末出现,但这种物件可以更往前追溯300多年。
《兽纹金具》(一级文物)东汉·2世纪
2009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古墓出土,寿县博物馆蔵。
尾声:三国的终结 天下归谁之手
三国时代最终平定天下的不是魏、蜀、吴,而是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司马氏在守护各地家族基础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秩序。
《晋平吴天下大平砖》,西晋,280年
1985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索墅砖瓦厂1号墓出土,南京市博物总馆蔵。用在西晋时代的墓上的砖有着“晋国平定吴国,天下太平”的刻印。最直截了当地传达了三国时代的结束。
《蝉文冠饰》,西晋时代·3世纪
2003年、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洗砚池1号墓出土,临沂市博物馆蔵。这是贵族戴在头顶的贵族装饰品,准确无误镶嵌在上的金颗粒呈现了工匠超级熟练的技术。
展览将展至 9月16日。
(本文综合自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
新闻推荐
寿县讯4月24日下午4时左右,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正阳中队接到110指令:在寿霍路双桥镇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人受伤。接警后,...
寿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