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贫困百姓 履行扶贫责任 本报通讯员

淮南日报 2019-03-19 10:54 大字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市公管局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行动,自我加压,帮助帮扶村寿县大顺镇袁湖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袁湖村现有1162户、3391人,是寿县四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市公管局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摸排,共为333户、863人分别建档立卡。两年来,帮扶干部始终咬定“两个确保”脱贫目标和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目标不变、靶心不散,以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并注重发挥所在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

驻村工作队经常同村支“两委”共同研究如何使村民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从“输血”变“造血”。与村支“两委”科学制定年度脱贫摘帽计划,建立目标任务、工作推进、督促检查、考评验收的闭环责任链条。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并从加强思想教育、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制度、强化监督问责、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等5个方面开展工作,着力纠正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等问题,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积极改进帮扶方式,扩大贫困群众在帮扶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把一些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情况挂钩,鼓励光荣脱贫、勤劳致富。还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逐步改变陈规陋习。特别是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安全饮水这“3+1”方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查漏补缺,真正把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做到不慢不漏不虚。按照年度任务安排,把握好节奏力度,一项一项挂牌对账销号,集中力量攻坚,做到对标对表清零,整改问题清零,工作任务清零。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稳定脱贫创造环境条件。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回流本土人才,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对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突出解决贫困家庭慢性病和学生上学问题。提高基层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突出产业扶贫,实施好劳务输出扶贫,落实好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

经过帮扶,目前袁湖村已实现304户、789人脱贫。驻村工作队还想方设法为村里添置电脑、空调、复印机、办公椅等,改善村公共设施和办公条件。为村里解决了资金160余万元,建村道“村村通”、“户户通”水泥、石渣路3.4公里,排水管道4.2公里;筹集80万元,修建渠道衬砌;筹集116万元建设大棚60多亩;争取水利项目资金30万元,将村废弃水塘打造成“十里长沟”精良鱼塘;募集资金35万元余元,修建村民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几年来,325户次贫困户享受产业发展政策,享受产业发展补助125万元;38户贫困户建起了光伏电站,年收益3000元左右。所有贫困户均享受新农合参合费用代缴,及“351”和“180”医疗保障政策;46人次享受雨露计划补助,受补6.9万元;33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危房改造工程补助;享受社保兜底政策119户,206人;124户享受小额扶贫贷款439.7万元;12名大学生享受助学贷款8.89万元。

村里一直没有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十分不便,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安装路灯成了村民最大的心愿。驻村工作队得知后积极协调,经过多方努力,20盏太阳能LED路灯,已赶在去年国庆节前全部安装使用,为村民送去了光明,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小小路灯照亮的不仅仅是村路,更照亮了袁湖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心路。

新闻推荐

地下“采砂协会”控制非法采砂“行业” “靠水吃水”涉黑案终审,团伙主要成员数罪并罚获刑二十年

本报通讯员李旭东本报记者吴巍在淮河河道有组织盗采河砂,成立“采砂协会”控制砂石资源,向非法采砂船船主收取“管理费”…...

寿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