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来到农业部小麦高产示范片,感受随着新技术推广,农业从单纯追求高产到效益产量并重——绿色增产,滋养地力可持续

安徽日报 2016-03-19 15:02 大字

■ 本报记者 史力

3月16日,记者来到寿县灌口镇东楼村,这里是农业部主抓的小麦高产示范片,连同附近另两个村子的土地,一共近万亩。

时近春分,温度显著回升,小麦已起身拔节,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煞是喜人。 “今年承担省里的绿色增产模式试点,种麦子要求不一样。 ”一见面,村书记刘跃东就告诉记者。就拿施肥来说,往年都是底肥占8成,很少后期追肥,这样省事,但肥料利用率低。今年则要求少施底肥,6成以上的肥料根据小麦生长期分批追施,不仅效果好,还减少了过量肥料造成的污染。 “前段时间刚追过拔节肥,你看这麦苗长势多好! ”

去年秋种起,安徽省正式实施小麦绿色增产模式试点,既提出了增产目标,也首次系统提出一系列约束性指标,强调提高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推广科学施肥和节肥、绿色防控和节药、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全省重点建设72个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片 (区)、68个示范村和77个示范家庭农场,打造绿色增效的先行区。

“按照省里部署,县里选了2个村、2个高产示范点和2个种粮大户做试点,东楼这个示范片就是其中之一。 ”同行的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戚士章表示,“要增产,还要绿色增产,促进小麦生产效益增加,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

“除了施肥,从耕地到播种再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推广新技术,既节约成本还减少对环境危害。 ”县植保站站长孙怀山是这个示范点的技术负责人,他边说边带着记者走进麦田,蹲下身,扒开表层土,依稀还能看到细碎的稻秸。 “示范片推行秸秆全量还田,为此收获时统一对秸秆进行粉碎、灭茬,然后旋耕。 ”孙怀山介绍,这样做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还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涵水能力,节约灌溉用水。

施过拔节肥,下一步田管主要是防控纹枯病。记者留意到田间地头伫立着一盏盏 “路灯”,戚士章介绍,这是太阳能频震式杀虫灯,可以诱捕害虫。从去年使用情况看,可以减少30%左右的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还需要提高防治效率。戚士章表示,现在一般的农药都是高效低毒,关键在合理使用。 “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把握好时机,早了或晚了就要多用很多药,还不一定能有效果。 ”戚士章呼吁加强病虫害的测报,为农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推广这些新技术难点在哪里? ”记者问。“一般农民兴趣不大,必须依靠合作社和大户效果才好。 ”孙怀山说,比如东楼村土地还是分散在农民手中,田管上没办法统防统治,效果就打折扣。他建议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各项农事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同时加强绿色增产技术研发和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为示范行动提供支撑。

新闻推荐

·出行指南·淮南开通至寿县公交

本报讯(通讯员 张鹏 沈涛 记者 范孝东)记者从淮南市相关部门获悉,该市日前正式开通至寿县城区公交。这是今年两地区划调整后,由淮南市主城区开往寿县的首条公交线路。淮南市此次开通至寿县公交线...

寿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