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色增产,庄稼赢在“起跑线”

安徽日报 2015-12-06 15:45 大字

■ 本报记者 张大鹏 袁野

12月3日,寿县安丰镇梧桐村,冬小麦纷纷出了苗,冬日田间一片翠绿。“今年我家农场被定为绿色增产示范家庭农场,有农技人员手把手指导,我尝试应用不少新技术,今年冬小麦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看着绿油油的麦苗,寿县大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朱慧杰说。

得益于今年推出的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朱慧杰2600多亩的农场切实尝到了“节肥、节药、节力”这“三节”带来的好处。

比如,茬口衔接难一直困扰着朱慧杰。每年水稻收获之后,因为天气、田地、人力等种种问题,冬小麦种植总难以及时衔接。 “农业讲究季节性,错过了合适的季节,种植成本和难度必然要上升。 ”寿县农技局土肥站站长李宏松说。今年他们提前进行天气预测、土壤墒情检测、人力调整,农技局帮助朱慧杰把秋收的人马分成了3组,分别进行收割、整地、播种,只用了短短13天,就完成了秋粮收获和冬小麦播种。 “我算了一笔账,今年进行绿色增产模式实验,水稻和小麦加在一起,肥料、农药、人力能节约13万多元。 ”朱慧杰说。

“今年寿县6个省级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点,共37000余亩,通过在示范点设立墒情旱情定位检测点、土壤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测土配方‘3414’实验点等6个配套监测点,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能有效达到‘三节\’的目标。 ”李宏松说。

同样列为绿色增产示范点的寿县陶店乡桃园村创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次采用了小麦种子包衣的技术,即在播种前,给麦种包上一层药衣,能增加苗壮、防治病虫害、防治种子带菌,“每亩成本要5元,但使用了这个技术,能少打一次药,节约了农药和人力,最终每亩可以节约成本15元到20元。”寿县农业科教站站长李立新说。今年通过绿色增产模式示范,使用秸秆深度还田、机械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稻麦在一起,合作社2300亩田地一共节约了10万余元。

针对近年来化肥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持续上升、良田“土壤污染”等问题,六安市共承担建设9个示范片、9个示范村和9个示范家庭农场共计27个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合计面积达10.39万亩。 “六安市在示范区内坚持‘三推、三节、五有、五统一\’的原则,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解决了面源污染的问题。 ”六安市农委种植业局局长邵晓姣告诉记者。而已经收获的秋粮,通过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移栽,水稻种植成本较往年每亩降低约100元至200元。各示范点通过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亩均节约成本30元,水稻主产地亩产在620公斤上下,增长近10%,且产品质量较过去大大提高。全市通过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净增效益2000多万元,示范区农民户均增收800余元。

新闻推荐

20座秸秆电厂发电29.4亿千瓦时

本报讯(记者 郑莉)记者2月22日从省能源局获悉,截至去年底,全省投运秸秆电厂20座,总装机57万千瓦;在建13座,装机39万千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18座,装机54万千瓦。今年以来,全省建成3座秸秆电厂,新增装机9万千瓦...

寿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