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又闻艾叶香 吟诗过端午

合肥晚报 2015-06-27 15:38 大字

○传统文化的熏陶要从娃娃抓起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吟诵一首屈原的诗,我仿佛看见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6月20日下午三点,由安徽文学艺术院、安徽省作协诗歌艺委会、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合肥晚报》“最合肥”周刊联合主办的“又闻艾叶香,2015端午诗文朗诵会”在徽园安徽文学馆举办,安徽省的诗人、文化名人和诗歌朗诵爱好者齐聚一堂,颂扬千古不朽的屈原精神,共度一个别样的端午佳节。

一、登台吟诵诗歌

黄玲君女士第一个登台献诗,一袭白色长裙的她吟诵了自己原创的诗句,《端阳,诗人的节日》,所诵读的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讴歌。

接下来方玲老师为大家朗诵了一首谢墉的《粽子》,短短的八句话,囊括了粽子的制作过程、成熟以后的形态,最后诗文升华到纪念屈原,思念家乡,感怀母亲一生辛劳的境界。

方玲曾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从1970年入职以后有四十多年的播音经验,朗诵起诗歌来更是驾轻就熟,博得了在场来宾的阵阵掌声。

“国破家亡,家破人亡”,古老的楚国是一枝怎样凋零的花朵。周鹂朗诵的一首《端午节的情思》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纷乱的岁月,站在汨罗江的屈原,发出一声长叹,从此一个伟大的时代与我们告别。

不同于其他“大咖”,周瑾则是一个诗歌新秀,“这是第一次在众位老师面前朗诵诗歌,也算是锻炼自己吧,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导,有所进步”。

在诗文朗诵会的现场,一个小朋友格外引人注目,小朋友名叫陈艺洋,今年八岁,别看他年龄小,却从不怯场,也获得过许多朗诵诗歌的奖项,一首儿童诗《鲜花和星星》朗诵得有模有样,颇有大家风范,收获了阵阵掌声。

陈艺洋的妈妈王群芳是新华学院的一位老师,更是切切实实的诗歌爱好者,大学时期就参加诗歌社团形成了兴趣爱好。王群芳的老家在寿县,她打趣说:“我们老家的方言,各种发音都不分”,为了纠正发音,她也颇费功夫。如今,已经成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身着汉服,吟诵一首屈原的《渔夫》,也仿佛让人领会到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

在学校教学期间,作为诗歌协会的指导老师,也带领社团的学生获得了不少奖项。现在,她正在编写一部诗歌书籍,主要针对的是当代大学生,“读诗,是内心的净化,我也希望让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吟诵诗词的队伍”。

二、吟诗有良方

王秀琴,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合肥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从艺40年,她一直拼搏在艺术创作第一线,集舞台剧、电视剧、话剧、音乐剧、小品、主持、创作、导演、教学于一身。编、导、演电视剧、话剧、音乐剧、诗歌朗诵等300多部(首),曾获全国奖项6个、省市奖60多个,是省内颇有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

她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徽州女人》,都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男人外出经商,在高高的院墙、青瓦白房的映衬下,诉说了凄美的一生。

有着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王老师对吟诵诗歌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吟诵诗歌要有感而发,应时应景”,大多数人认为,吟诵诗歌最重要的是声音,但在王老师看来,不仅需要声音,还要融合表演,以及深厚的文字底蕴。有很多人吟诗都是在寻找作者的感情,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朗诵也要有自己的感悟,真正理解了作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才能真正地表现好一部作品。”

历史的长河一去不复返,留给我们的遗产却是值得世世代代珍藏。

如今,每到端午节,无论是包粽子、赛龙舟,还是吟诵诗歌,人们用不同的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伟大的先人。

屈原文采风流,散发出浪漫主义的情结,他的执着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完美是“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他的坚毅是“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他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新闻推荐

商合杭高铁 安徽段工地现千年古墓

本报讯  一座古墓重见天日,16件沉睡了两千余年的文物完好无损出土。昨日记者从合肥站获悉,6月25日下午,在寿县古城的商合杭高铁施工工地,考古人员已清理完这座西...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