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进城之路顺畅吗? ”回顾——农民工变市民果然难
2014年1月28日,作为2014年新年十大猜想之一,本报刊发稿件 《农民工进城之路顺畅吗? 》,报道中记者提出,农民工进城后的日子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如欠薪,住房,子女教育等,但这些依旧阻挡不住农民工如潮水般涌入。让“候鸟”变“留鸟”,靠的是优惠政策和良好制度的“吸引”。一年过去了,农民工进城之路仍然不顺畅。
就本报记者接待农民工来访情况来看,今年,农民工尤其是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依旧比较突出。仅在1月初,就有三四拨农民工班组长来反映欠薪问题,每个班组长反映的问题都涉及几十乃至几百人的工资问题。梳理这些问题不难发现,造成欠薪的原因很多是开发商和承建商之间存在纠纷,更深的原因是开发商实力不够。
蚌埠铜陵产业园农民工代表,近日来报社反映,他们在铜陵产业园从事雨污水管道、土方、路面结层等工作,活干好之后,却被拖欠了几百万元的工资。记者联系产业园,相关部门领导并未否认此事,称产业园主要领导已在介入处理此事。
淮南市某工地也存在拖欠农民工巨额工资情况,后来,本报记者将情况通报至淮南市政府一副市长,该副市长批示后,此事才得以缓慢推进,至今,此事仍在处理中。
记者走访了几个城市的工地发现,现在工地的农民工大都居住在移动板房,比原先农民工居住的石棉瓦顶的工棚,无论是隔热、隔音都有所改善,工地一般都设有食堂、自来水,房间里有板床、电风扇、空调等基本设备,居住条件有改善。
在城市餐饮、服务等行业打工的农民工,大多租房而居或住在雇主提供的地方,居住环境因人、因收入而异。记者日前再次联系了去年曾接受采访的寿县姑娘小李,她现在仍在省城一酒店做服务员,仍住在酒店老板租的房子里。她想自己租个房子,无奈房租太贵,只得将就。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孩子仍在老家接受教育,只有少数孩子有幸跟着父母进城上学。
农民工如果想凭借自己的收入,在自己打工的城市购买一套商品房,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能买得起房子的,大多是从事个体经营、开设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的收入较高群体的农民工。
虽然合肥市即将出台 《合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进城落户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等四类“新市民”人群都将纳入保障范围。但要到大多数的农民工都能真正申请到公共租赁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留在城市的愿望强烈,但受制于种种客观条件,其进城之路并不平坦。要想让农民工自觉自愿进城生活,只能靠一系列的保障制度来吸引他们进城。
让农民工在农村的既得利益不减少,城里也能安居乐业。在城市要有稳定的收入,有固定的住所,健全的医疗养老等社保,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均等教育,同时,在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等基本财产权利也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城市体面而安心地生活下去。
本报记者 胡明兵六安一农民工,忙时进城,闲时回家务农,属“两栖农民工”。
新闻推荐
秸秆走进“深度利用”时代新技术涌现或引发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一轮变革
新技术涌现或引发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一轮变革
寿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