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民政,诠释浓浓民生情怀

淮南日报 2020-11-18 07:45 大字

(上接一版)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逐年提高。淮南市农村分散、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保障标准分别由2016年的3600元、7200元统一提高到2020年的9250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年保障由2016年的72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2000元。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保障特困供养人员142.7万人次,累计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资金7.05亿元,发放护理补贴1403万元。此外,做实临时救助工作,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困难群众88.1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08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4961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3454.81万元。

养老服务多元化,唱响最美夕阳红

——目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179家,在建2家,200张以上床位的5家,其中市级公办老年公寓有床位500张,舜新家苑康养中心项目有床位1200张;加快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近200个。

“十三五”期间,淮南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2万人,年均增速达4.8%。目前,淮南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为75.4万人,占市总人口21.6%。数据表明,淮南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为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淮南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市居家养老呼叫指挥中心和12349服务平台于2016年6月投入运营,为具有淮南户籍的70周岁以上城市低保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快捷的助餐、助医、家政等养老服务。建立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制度,“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发放补贴3200万元,惠及8万名老年人。从2013年起,淮南市建立了普惠制高龄津贴制度,对具有淮南市户籍、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并逐步提高标准。“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发放高龄津贴7000余万元,惠及30万名老年人。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淮南市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激励制度,按照实际新增床位给予建设补助,“十三五”期间发放补贴资金3000余万元;对内设医务室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并为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目前,156家养老机构购买了综合责任险,覆盖率已达到88%。同时,推进养老智慧化建设,已完成2个试点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和12349养老服务热线,推动“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服务。2019年,淮南市建设了养老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开展养老领域的服务与监管,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决策辅助和智慧化数据支撑。

为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自2017年起,淮南市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医养结合,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中,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已达到90%以上,4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获得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养老服务队伍逐步加强,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组织开展12批次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培训人员900余名。

健全社会福利体系,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淮南市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年均保障1194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淮南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建设,设立乡镇(街道)儿童保护督导员123名、村(居)儿童保护专干1176名,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和村(居)全覆盖。

关心关爱残疾人。淮南市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累计发放补贴25445.9万元,惠及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37.7万人次。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共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3765人次,累计使用资金3103.06万元。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群众生活和谐家园

——淮南市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全市两批共确定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201个,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区谢家集区和102个试点村通过了省民政厅验收。

社区事务大家议,大家事情协商定。淮南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实现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全覆盖,目前共有毛集实验区和18个村(居)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第二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成功申报了1个省级试点社区、确定了5个市级试点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构建“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社区管理与服务更加精细化和便捷化。

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淮南市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2016年底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脱钩任务。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市民政部门管理的直接登记和脱钩的社会组织81个,已单独建立党组织29个(其中包括8个功能型党支部),联合组建党组织7个,共涵盖社会组织49个。坚持依法监管、规范发展方向,共有46家社会组织获得3A级以上的评估等级,其中4A级11家、5A级11家。

在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淮南市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超过3000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增长到12家。推进志愿服务信息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全市注册志愿者数量逾50万人,注册总量居全省前列。

深化专项社会事务改革,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淮南市着力规范地名管理,共审批小区命名、门牌编码及地名更名等地名批文136件。2018年,淮南市地名普查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全市完成地名普查词条数23390条。

“十三五”时期,淮南市行政区划调整获得重大突破,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持续深化殡葬改革与管理,完善惠民殡葬政策,实施困难群众基本殡葬费用减免制度;推进公益性公墓布点规划,完成市级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建设。婚姻登记和收养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和婚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市级数据向民政部数据库推送。

新闻推荐

十四年的坚持 十四年的爱 电信员工连续14年参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

本报讯(记者张明星通讯员刘勇摄影报道)为保障人民群众临床应急用血需求,发挥文明单位在公益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近日,在淮南...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