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鸳鸯,为何年年冬天来这里本报记者 李钧/文 张越/图
在水塘里,一对对鸳鸯常将脖子伸得长长的,两翅展开拍击水面。数十只色彩斑斓、绚丽的鸳鸯在水中嬉戏、追逐、并肩畅游,时而发出低沉而柔美的叫声,好像情侣在窃窃私语。羽毛华美绚丽,背部褐色,腹部白色,头顶羽冠,眼后生有长长的白色眉纹,好像刚刚化过妆一样。
这美丽的画卷不是出现在电视里,而是出现在淮南九龙岗——大通采煤沉陷区的鸳鸯湖里。
从最迟2014年开始延续至今,每年9月底至第二年4月期间,至少有200只以上鸳鸯,长途迁徙至这里(淮南鸳鸯湖)越冬。今年10月9日中午,人们才发现第一批来淮南越冬的鸳鸯的踪迹,这比往年要迟来近20天左右。据专家介绍,鸳鸯今年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今年秋天北方气温偏高,温度迟迟没有降下来,鸳鸯们也就不急于南迁。
从最迟2014年开始至今,鸳鸯年年冬天来这里越冬,这在整个华东地区都极为罕见。很多人有疑问,鸳鸯为什么要来淮南越冬呢?
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陈锦云是研究鸟类的专家,多年来,他带领学生一直关注鸳鸯湖越冬的鸳鸯。他告诉记者,野生鸳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球现存数量20000只左右。在淮南鸳鸯湖越冬的鸳鸯就有200多只,占全球现存数量的1%,这个比例对于鸟类种群数量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如此之多的鸳鸯一反常态选择在淮南过冬,是因为有多种因素的叠加。
陈锦云副教授说,野生鸳鸯对南迁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它们之所以选择淮南,是因为淮南的生态环境很好。
对于“九龙岗——大通”采煤沉陷区,人们并不陌生:1909年,大通煤矿公司成立,大通矿成为淮南煤矿开采最早的矿井。1978年底,大通矿报废,留下的是地面塌陷、耕地损毁、生态环境被破坏……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势在必行!为推进城市“伤疤”修复,淮南市于2009年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专门设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是全国唯一有此举的城市。2015年,世行贷款淮南市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总投资10.27亿元,对沉陷区进行环境修复、水环境治理、重构生态系统,此项目是世行在我国支持的首个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项目。曾经满目疮痍的九大采煤沉陷区,如今已变成了环境优美的修复区:水草丰美、湖水清澈,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可为各种野生鸟类提供“衣食”无忧的生存环境。
陈锦云副教授说,淮南的采煤沉陷区很多,鸳鸯只选择这一小块地方越冬,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鸳鸯的食物——麻栎果。麻栎树在淮南又称橡碗树、橡栗树。麻栎树形高大,树冠伸展,浓荫葱郁,因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可作庭荫树、行道树,若与枫香、苦槠、青冈等混植,可构成城市风景林,抗火、抗烟能力较强,也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水源涵养林的乡土树种。淮南大通沉陷区周围存在大片麻栎树,麻栎果是鸳鸯越冬食物,鸳鸯在此越冬比较容易找到食物。
据悉,鸳鸯年年冬天来淮南越冬,除了当地生态环境好、食物充足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如今的淮河流域的温度,已经和几十年前的南方长江流域的温度差不多了,鸳鸯在这里越冬也不觉得寒冷了。
图一:鸳鸯比翼双飞。
图二:鸳鸯的食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充分展现近年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优美的院容院貌等新发展新成果新风貌,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