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 今日“领头羊”

淮河早报 2020-09-11 08:46 大字

本报记者 孙鸿 摄影报道

提起水蛭(俗称蚂蝗),许多人都会不寒而栗,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水蛭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它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

家住潘集区芦集镇罗集村的贫困户李芹,丈夫因一场意外事故失去双腿,为治病家庭负债累累,一家人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李芹和丈夫不等不靠,努力钻研水蛭特色养殖,点蛭成金,不但摘掉了自己头上的“穷帽子”,奔向了美好的小康生活,还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意外致贫债台高筑

2013年的一天,正当李芹在家照顾5个月大的小儿子时,噩耗突然传来,丈夫盛静开拖拉机下地旋耕土地的时候,双腿不慎被机器绞入,身受重伤。虽然120救护车和消防第一时间把她的丈夫送到医院,但丈夫的双腿最终未能保住。

从此,双腿高位截肢的丈夫盛静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李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一边悉心照料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耐心开导着心灰意冷的丈夫。经过长时间的安慰和劝导,丈夫终于在她的鼓励下重新鼓起了勇气,再次在精神上“站”了起来。两口子此时面对的最直接问题,就是丈夫治病带来的大笔亏空,不但掏空了小家庭的积蓄,更是欠下了大笔外债,整个家庭债台高筑成了名副其实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甘于靠救济生活,如何摘掉“穷帽”,铲断“穷根”,成了小两口最关心的事。李芹最终走上饲养水蛭这条道路纯属偶然。一次,她从网上看到一则信息:水蛭(俗称蚂蝗)是一种天然名贵药材,尤其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病症疗效极佳。历史上,获得水蛭的途径主要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这则信息撩起了李芹凭此发家致富的冲动,并因此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创业之路。

创业脱贫成致富典型

在镇村干部和妇联组织等多方帮扶下,小两口通过借贷来的资金,在罗集村的闲置土地上试着开挖塘口养殖水蛭。第一年,李芹和丈夫不但缺资金,更缺技术,算下来,头一年的产量别说赚钱了,连本都没保住,亏了好几万。

初期的失败让李芹两口子意识到必须依靠科学养殖才能成功,为此,两人不但自己主动学习大量水蛭养殖方面的专业书籍,还想尽办法向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进行请教,摸索攻克了道道养殖技术难关。那时,李芹夫妻几乎天天吃住在养殖场上。水蛭对水温有要求,越冬和度夏还要十分小心。酷暑时节,李芹和丈夫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来给水蛭喂食,下午下塘捞水草,太阳直晒的时候,还要及时给水蛭架设防晒网遮阴,每天一直都要忙活到很晚。一个夏季以来,李芹和丈夫身上被晒脱了几层皮。可喜的是,辛勤的付出终于收到了丰硕的回报,到了秋后,水蛭产品获得了大丰收。

目前,水蛭鲜活成品40元一公斤,干货1300元一公斤,一亩地有50公斤干货,毛利6万元左右,纯收入2万左右,李芹的15亩地纯收入能达3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好。如今,李芹和丈夫的眼睛亮了,逢人说话也有底气了,在他们的心中,脱贫已经不是最终目标,也有了致富的梦。

反哺社会义务帮扶周边群众

“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智的残疾”,李芹夫妻俩对此深有体会,摘掉“穷帽”后,夫妻俩关心村里需要帮助的家庭,积极发挥自我价值。热心肠的小两口主动吸收周边适宜劳动的残疾人及贫困户到养殖场工作,对有养殖意愿的贫困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将自己掌握的各种实用养殖技术无偿传授给其他村民。“在我的家庭遇到困难时,是大家向我们伸出了双手。现在我们有能力了,更应该帮助更多人,让这份爱传递下去”。

“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李芹、盛静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用身残志坚悉心营造肥沃的土壤,播撒充足的阳光。他们相信,面对未来,只要能坚定,再高的山也能上得去,再长的路也能走得完。

图:李芹夫妻正在辛勤劳作

新闻推荐

他,扎根江淮沃土 成就最美教育

本报记者报道“先竞赛,后高考,两手抓,两促进”的培优思路始于他,积极参与创办钱学森班忙碌的身影中有他,他就是淮南二中副校长...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