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寿州窑文化名片力促淮南文旅经济新发展 高 旭

淮南日报 2020-05-26 08:21 大字

寿州窑是唐代七大名窑之一,窑址主要集中于今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的地带上,中心区域位于上窑镇,现发现窑址10处。唐代时,窑以州名,淮南地区唐时属寿州,故史称“寿州窑”。寿州窑是淮南历史文化遗产中极富地域特色与现代价值的重要组成,如何从新的文旅经济发展的视角和理念出发,整合淮南市现有的寿州窑文化资源,在政府、传承人、文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的聚力推动下,适时打造出“寿州窑文化”的鲜亮的城市文化新名片,既对淮南市寿州窑的学术研究、技艺传承、产品创新、文化推广具有重要的深化促进作用,也对淮南市探索经济转型时期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旅经济的发展新思路产生积极影响。

一、淮南市寿州窑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从淮南市寿州窑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发掘与传承来看,始终未能突显出“寿州窑文化”的特定地域文化概念,严重局限了寿州窑历史文化资源在淮南城市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影响的现实彰显,也致使寿州窑产品的文化品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物质产品的制作层面,而未能成为一种独具历史文化蕴涵和魅力的经济存在。这是当前影响淮南市寿州窑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发展的重要瓶颈所在。

二是淮南市现有寿州窑的研究机构不仅规模较小,而且比较分散,总体上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缺少从城市发展整体出发而组建的高规格、权威性的研究机构,这使得当前淮南市寿州窑的学术研究、技艺传承、产品创新与文化推广都在不同程度上陷于发展乏力的困境,无法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研究平台层次和规模有限的严重不足,既使淮南市寿州窑的研究者与开发者缺少对寿州窑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的更具深度的群体反思,也让寿州窑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发掘与传承缺少更有力度的城市话语表达权。

三是现有传承人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代际传承体系的构建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淮南市现有寿州窑传承人数量较少,特别是具有省内、国内知名度者更少。尤为紧迫的是,淮南市专门从事寿州窑制作技艺传承的年轻力量仍然比较薄弱,而且其中专业化的从业者少,业余爱好者多,这极为不利于寿州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的长远发展。缺少一支年龄构成合理、专业技艺精湛、发展规模适中的传承人队伍,让淮南市寿州窑在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前景具有不稳定性。

四是寿州窑文化产业仍未能形成整体性的发展内涵,不仅产业链不完整,研究单位与生产单位分散且孤立,而且产品销售与推广也是处于严重的碎片化状态,难以产生适应当前淮南市文旅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合力。与此同时,淮南市寿州窑文化产业发展中,尚未产生标志性的龙头企业,现有的制作企业大都是小作坊式的发展规模,数量很有限,员工人数也较少,所在区域分散,这让淮南市寿州窑文化产业发展不论是品牌塑造性、文化存在感,还是产业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都缺少坚实稳定的内在条件。

五是淮南市现有寿州窑产品的设计制作仍无法与淮南城市文化中最具地域特色及标识性的文化内涵实现有机结合,比如寿州窑产品与“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国成语典故文化”“古城名山文化(寿县与八公山)”等在设计理念与形式上的有机融合。而且,现有的寿州窑产品究其本体内涵来说,也仍存在设计理念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缺少既能充分体现寿州窑文化气质,又能极大满足当代大众文化审美喜好的优秀产品。这种设计制作理念及形式的局限,让寿州窑产品的文化活力与经济实力未能有效展现出来,也严重弱化了其在淮南文旅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及影响。

二、发展建议与对策

当前淮南城市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亟需“向内发力”,充分发掘好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出能够实现有效经济转化的新路径,有力促进淮南市文化产业与文旅经济的新发展。寿州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由于自身独特的物质产品载体形式,更具有显著的现代文旅经济价值,因此着眼于淮南城市文化与经济的整体发展,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发展的理念和思路,重新整合现有的寿州窑文化资源,更有力地推动其走向研发宣一体化(学术研究、技艺传承与文化推广)、产业化、可持续化的良好发展。为此提出六点建议与对策:

1、强力打造“寿州窑文化”新名片。寿州窑陶瓷不仅是一种颇具经济价值的物质产品,更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存在。对寿州窑历史文化资源的有力发掘、积极传承与现代转化,必须得到新的整体性的文化理念的坚实支撑。“寿州窑文化”是对寿州窑文化资源的历史性和现代性内涵的综合考量,是从总体上揭示出寿州窑文化资源特殊价值的新的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淮南市整合现有分散的寿州窑文化资源,团结队伍,凝聚人心,形成合力,适时竖起推动寿州窑文化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让“寿州窑文化”具有更强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力,更好地扎根本市,走出省内,走向全国。

2、尽快建立“淮南市寿州窑文化研究会”或“淮南市寿州窑文化产业研究院”。寿州窑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发掘和有力传承,离不开高端研究平台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寿州窑文化得以良性平稳发展的根本内因。由于现有研究机构及传承人力量的有限,建议由淮南市政府相关部门(如市委宣传部、市政协、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等)出面牵头组建全市意义上的权威性研究中心或研发机构,将“各自为战”的寿州窑发展力量整合起来,避免现有力量的分散局限,进而提升寿州窑研发人员群体的文化自觉性,激发其从全局出发思考寿州窑文化发展问题的主体意识,减少源于狭隘个体利益的实践盲目性。“众人聚薪火焰高”,寿州窑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发展、长远发展要靠整体力量的有效凝聚。

3、开展常态化的高端学术会议与产品宣传活动。淮南市目前关于“寿州窑文化”的学术会议规模非常有限,在市内、省内的影响力不大,更遑论国内。因此,需要由淮南市政府与相关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高规格、影响大的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的举办,以此来深化丰富“寿州窑文化”的学术内涵。与学术会议相配合,也应适时不断开展寿州窑产品的宣传活动,吸引省内外、国内外的企业单位和顾客,有效扩大寿州窑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寿州窑文化”名片的打造,寿州窑产品品牌的铸就,都离不开常态化的高端学术会议与产品宣传活动的开展。

4、构建合理有序的传承人体系。淮南市寿州窑文化发展已产生一些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但总体上看,数量仍较少,而且省内、国内的知名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当前,需要从寿州窑文化的长远发展着眼,培养更多的中青年传承人,做好“老中青三代”的传帮带工作,夯实寿州窑文化发展的本土人才基础,用制度化的方式根本上解决传承人老龄化的现实难题。建议淮南市政府尝试构建合理有序的“寿州窑文化”传承人体系,建立专业性的传承人才库,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向专业化传承寿州窑制作技艺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传承人的积极示范效应与带动作用。

5、推动寿州窑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在当前淮南市经济转型中,寿州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亟需认真关注、思考和推动的重要对象。寿州窑产品具有极为显著的文旅经济效益,发展潜力深厚。但淮南市在寿州窑文化产业发展上缺少整体规划与龙头企业培育的自觉意识,因此只有将寿州窑产品的“产业化”发展理念突显出来,既培育龙头企业,也打造知名品牌,才能逐步激活和带动淮南市寿州窑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形成淮南文旅经济发展的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6、强化寿州窑产品设计制作的地域文化内涵。寿州窑产品的设计制作,需要在与淮南市特色地域文化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的发展。淮南市拥有“淮南子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国成语典故文化”为代表的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推动“寿州窑文化”与这些淮南特色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既能为寿州窑产品的设计制作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研发思路,也能在优势互补中更好地彰显出寿州窑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淮南地域特色,使之成为新时期淮南市文旅经济发展的新的代表者。

新闻推荐

麦黄杏熟暖风好 又到一年夏收忙预计未来十天全市多云天气为主,29日有降温降水过程

本报讯(记者张雪峰)淮南市气象资料显示,上周淮南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14.9℃(上周二),最高气温35.1℃(上周六),一周降水量0.2毫米。5...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