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赤子情怀献煤海 记“全国技术能手”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曹学涛

淮南日报 2020-04-28 08:08 大字

本报记者 吴 巍

自1996年以来,曹学涛一直在中煤新集公司工作,2009年,调任口孜东矿固定设备队任机工班长。2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技术,敢于啃“硬骨头”,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煤矿抽、压、提、排等大型矿用设备维护工作的“大拿”。

刚参加工作时,曹学涛被分配到新集一矿固定队从事设备维修工作,文化程度不高的他看起图纸来就像是在看天书。但“心在一艺,其艺必精”。他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借来《机工基础》、《液压学》等专业书籍,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攻读。宿舍床前的方凳上,他写下了1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也因此掌握了现代化矿山的井架、井筒装备、各种提升机施工安装方面的前沿知识。

2009年5月,曹学涛因工作需要调任口孜东矿。当时,副井永久提升机刚选用进口的最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极高。从绞车的安装、调试以及正式运行,曹学涛处处留心观察厂方调试的每个细节,密密麻麻地记满了随身带着的“小本本”。为了完全掌握先进绞车机械系统的维护检修技术,他吃住在现场,只要厂方的人一到便贴身“服务”,生怕落下某个细节。由于英语知识欠缺,他拿起英汉词典对照技术资料一点点翻译,几个月安装调试下来,积累了近万字的技术翻译笔记。

口孜东矿是国内首对智能化矿井,矿用设备进口率占80%。为了“驯服”这些设备,他把线路图纸挂在宿舍墙上,每天睡前和起床后看到的都是图纸、资料,不懂之处虚心向别人请教,图纸不会画,便用纸把设备运转原理图分成几个部分画下来,再拼成一个大图。为能全面掌握各元件的动作情况,夏日在酷热的副井绞车房,他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直到把图纸与实物结合起来弄懂。

为突破新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曹学涛将创新作为进取的突破点。针对新设备部件受现场环境制约不能发挥最大效率情况,他采取“通原理、找差异、抓关键、重闭环、革工艺”五步工作法,精心构思每一次需要检修的工序流程,然后实施对标模拟实践和演练,及时开展对症下药、技术攻关,进行大胆的改进、研发。经他维修的4部进口绞车,妥妥地安稳运行至今。

20多年技改生涯中,曹学涛钻研了无数课题,解决了无数难题,始终坚持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始终在创新中勤攻坚、解难题、谋突破,累计获得20余项专利及实用新型项目。

“当一个工匠,要的是人人都能干,只有这样才能企业兴旺、国家兴盛。”熟练掌握众多技术后,“传帮带”成为曹学涛新的目标,他决心让自己的技术在口孜东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更多职工掌握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矿山。为此,矿上为他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此后,他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广大青年职工,从最基础的螺丝型号、轴承型号、钢丝绳型号教起,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培养出一位又一位技术能手。近5年来,他先后带出机电维修业务骨干40多人,每人都成为机电方面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工作室成立以来,曹学涛所带领的团队积极解决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设备维修难题,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肯吃苦的工匠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矿井每年节约维修成本近千万元。工作室的经验,也被同行业所借鉴,该矿通防监测队、综采自动化工作室等纷纷采取类似模式。工作室的创立与成功,对青年技术员工立足岗位成才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带动作用,激活了人才资源,强化了单位主要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了矿井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曹学涛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技能楷模。

由于工作扎实、成果显著,“曹学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被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淮南工匠”、“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江淮杰出工匠”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实施“套路贷”诈骗 两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判了

本报讯(记者廖凌云通讯员轩毅)近日,田家庵区法院审结了两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吴某彤等6名被告人犯敲诈勒索罪、诈骗罪、...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