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一线担使命 甘效蚕老吐丝尽 记潘集区祁集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许瑞良
本报记者 周 玲
许瑞良,原任潘集区祁集镇纪检书记,2005年退休。他退休不久,就接受镇党委的重托,担任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工作。从此,他就与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结了缘,为关心下一代历尽艰辛,操碎了心。
祁集镇关工组织实现了网络化、全覆盖,许老功不可没。全镇8个村(社区)及3所中小学都相应成立了关工委,48个自然庄及村民小组也建立了关工小组,关工组织在全区首先实现了“竖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化。
在许老的努力下,祁集镇各级关工组织办公有场所、工作有人干、活动有经费、办事有章可循、文档资料齐全,保证了关工“双创”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2018年被评为全市关工“双创”标兵乡镇,接待了滁州市等地关工委组团考察学习。
许老的“关工”故事,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折射出一位古稀老人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殚精竭虑的拳拳之心。
“留守儿童”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急待亲情的补偿、社会的关爱和心理的呵护。许老认真摸排登记,并建起动态管理档案,把温暖送到“留守儿童”的心坎上。
为做好这项工作,许老以身作则,坚持腿勤、嘴勤、手勤,反复深入学校、村、组调查研究,了解留守儿童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许老还不顾严寒酷暑,白天黑夜地到网吧、游戏机室监督检查,发现未成年人上网便及时劝阻。2012年5月一天的午饭后,他不声不响进入网吧,正碰上一个未成年人在上网打游戏,经询问孩子13岁,父母均在外打工,随爷爷生活,属留守儿童。他严肃批评了网吧老板,劝退了上网的学生,又赶到学校与班主任配合,并循循善导,隔三差五地与孩子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孩子戒掉了网瘾,远离了网吧。孩子动情地说:“上网害我不浅,是许爷爷救了我。我一定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他的关爱之情。”
针对全镇还有21名坠入网瘾的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16人),他动员38人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一”帮教,耐心讲述上网的危害,启发青少年自尊、自爱、自重、自励、自强做人。通过帮扶教育,这21名未成年人都远离了网吧,有几个还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为保持留守儿童与家人的经常联系,许老督促每个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并联手镇妇联为22名“留守儿童”安排了“爱心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又与镇团委、妇联发动了“帮教助学”,使22名留守儿童和特困学生与社会爱心人士结成了帮扶对子。经他多方联系,共集资18.3万元,并得到市建行、市精博商贸公司等支持,救助从小学到大学的寒门学子150多人。他还多次到市、区人社局,为失地农民的24名贫困生争取到救助资金。
2012年初,许老会同镇妇联、文体站,组建了由爱心妈妈和部分青少年参加的民间联谊艺术团,每逢节假日的“手拉手”同乐,都为心困、贫困的青少年送去欢声笑语。他还经常在双休日,到留守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组织讲故事活动,用亲情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在经济收入不高,家中度日不宽裕的境况下,许老却把市、区关工委四次奖励他的1600元奖金和自己添加的200元,分别捐助给了许苗苗等5名有困难的小学生和与自己一直结对子帮扶的孙某及许某。
说实话,如果了解他本人及老伴的身体状况,就知道他坚持“关工”事业有多不容易。他本人患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前列腺肥大、颈椎病,经常感到头晕目眩,体力不支。特别是他老伴,患有脑梗死、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老许要为老伴打3针胰岛素,喂6次药,买菜、做饭等各种家务都要他一个人干……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坚持既把老伴照料好,又把“关工”工作做好,他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关心下一代,许老如同燃烧的蜡烛,给青少年一代送去了光和热。许老也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柏雪通讯员黄猛摄影报道)自创城以来,八公山区各相关部门深入践行文明创建“城市提颜值、百姓得实惠”的宗旨,坚持...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