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元素 回望淮上抗日烽烟 淮南作家孙献光《1938 上窑血战》长篇小说创作谈 本报记者 张雪峰 摄影报道
前不久,淮南本土作家孙献光创作的长篇小说《1938 上窑血战》由黄山出版社出版,在淮南新华书店发行,现场签售热烈,形成一种醒目的文化现象。
当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抗战的序幕。小说的背景为1938年初,日军发起徐州会战即俗称的台儿庄大战之际。为配合徐州主战场会战,南路日军向北攻击,我抗日军民在上窑淮河南岸一线奋起阻敌,即形成了南线战役。
作者以此为背景,以小说的形式,以贲天仇和张凤玲为主人公的曲折故事,生动描述了池河抗敌、红枪会伏敌、夜袭上窑、炸毁九龙岗、大通煤矿、正月十五白刃战的抗战场景。同时主人公个人身世的悲欢离合,纯朴的爱情,也穿插于抗战的主线之中,再现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不惧生死的爱国情怀。
请你谈谈创作这部抗战背景作品的初衷
诚如我在自序中所说:创作本部作品初衷是,其一、在我所阅读抗战中的徐州会战的历史记载,包括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未能全面反映整个会战的全貌。主要笔墨都在以台儿庄为重点的北线战役上。而发生在安徽的南线战役,历史记载寥若星辰,文学作品更为稀有。作为安徽人,我以为有责任把当年南线战役的历史再现出来,以填补这块的空白。不然,徐州会战的全貌是残缺不全的。
其二、发生在上窑的抗战,是桂军与当地红枪会共同发起。当时日军13师团已经突破淮河防线,向北夹击徐州。如果没有淮南军民发起上窑攻防,侧击13师团,敌13师团就会长驱北上,徐州会战很可能是另一种结果。淮南军民血战上窑的历史不应被埋没,而如今的淮南人对这一段惨烈的历史几乎无人知晓。作者有责任要将这段历史整理挖掘,把当年的场景再次表现出来。
其三、淮南历史悠久,且底蕴丰厚,其间发生过众多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如战国时期的秦楚决战、魏晋时期的淝水之战、五代时期的后周南唐之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伟烈丰功,昭彰后世。这些历史要有人来挖掘,有人来点化,有作品来彰显。只有这样,绝学往圣,方可发扬光大;历史英雄,方可再现舞台;重大历史,方可重见天日。只有如此,我们说淮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才不会心虚。也只有不断挖掘整理淮南历史,才能对今天淮南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佐证与支撑。
你是如何挖掘徐州会战南线战役战史的
一是阅读了大量国内出版有关徐州会战的资料,包括桂军的战史资料。二是对南线的池河大战的现场、上窑的现场进行了走访,查阅了当地出版的地方志中有关的资料。三是到南京图书馆查阅日军侵华期间出版的《支那事变战迹之刊》有关上窑之战的记载,赴湖州南浔张静江故居,了解建设淮南煤矿和淮南铁路的张静江其人其事。
同时,还与时任桂军31军138师823团团长曹茂琮的亲属联络,了解曹在池河、上窑等地参加抗战的历史。而网络上有关桂军在安徽抗战中的人与事,凡是与上窑抗战有关的,我都做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搜集,对我完成本部作品,作用很大。
为什么会以小说题材来反映那段抗战历史
我前面说过,徐州会战的南线战役在抗日史上,记载较少,又因是桂军所战,记载更少之又少。国内文学作品中,对此记述也是凤毛麟角。上窑之战,被时申报、大公报记载,日军出版的《支那事变战迹之刊》有专章记载。冯玉祥将军对上窑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曾作诗《上窑考城》一首,刊于1938年3月9日的《大公报》上。
以历史研究的方式来挖掘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但这样的研究文献,只能为历史研究者、官方或者对此历史有兴趣的人服务,受众面太小。历史研究尽管真实、严谨,但囿于体裁限制,对历史人物的展示、对历史事件的铺排非其所长。而以小说形式,可以鲜活地塑造人物,对历史事件的场景、人物语言、战场氛围可以进行细致的描写与渲染。这样着墨,可以活化、点化历史,可以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淮南历史。同时,有了小说之后,可以为今后以影视作品重现当年,打下了基础。
你希望这部作品问世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有人说,书是照亮未来的火炬。我想能够照亮未来的,就是要给人以前进的实践经验,助以前行的精神动力。本书挖掘淮南抗战历史,展示淮南军民抗战的历史画面,就是要弘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如国歌一样,催人奋进,伴随着我们从艰难的历史,一路筚路蓝缕,走向未来 。
同时,我也想通过本书的出版,希望唤起更多的淮南人关注我们的地方历史,以史为鉴,汲取能量。当然,我更加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提升党委与政府对于淮南历史文化工程的高度重视。淮南历史尽管悠久、厚重,却是散乱的、断裂的,至今还无人将其归类、整理,形成有体系的、权威的历史著作。而这样的大型文化工程,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唯有党委与政府有目的、有组织地来运作,才能完成。
图:新书出版发售场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9日,人民日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栏,报道第二批主题教育...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