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双孢菇编织“致富梦” 记淮南市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王献珍

淮南日报 2019-10-17 08:43 大字

本报记者 廖凌云

“人生没有捷径,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淮南市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王献珍用20多年的工作经历诠释了奋斗的意义。

1991年,年仅22岁的“垦三代”王献珍成为淮南农场的一名职工,工作岗位就是承包20亩农田耕种粮食。

和父辈们的工作一样,王献珍每天和稻草牛粪打交道。2005年,前来收购稻草和牛粪的车辆引起王献珍的注意。“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拉到河南种双孢菇的,而且利润可观,一下子就让我心动。”于是,王献珍从网上查看了有关双孢菇的情况,后得到农场领导的支持,2007年,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王献珍和33名女工一起自筹资金搭菇棚,种双孢菇。

辛苦了一年,双孢菇即将上市,却无一位客户上门洽谈。王献珍立即带人连天加夜往返合肥、蚌埠等周边市场推销双孢菇,结果五毛钱一斤还是没人要。

王献珍接受了失败,但没有认输。2008年冬天,王献珍和伙伴先后到无锡、上海、杭州等地的双孢菇批发市场推介淮南的双孢菇,起先别人并不相信,但是王献珍锲而不舍,用真诚打动了几家经销商。巧合的是,这些经销商经常到河南收购双孢菇,而河南的双孢菇接近尾声时,正是淮南双孢菇长势最喜人的时候。这样一对比,经销商立刻和王献珍签下了合同,双孢菇的市场打开了!

经常和各地经销商打交道也让王献珍练就了一个技能,为每一个城市量身定做双孢菇。“比如北京喜欢大的,我们就在几个棚里种大的,杭州、无锡喜欢小些的,我们就会专门种小的,这样经销商来收购时,我们可以有的放矢。”

2010年,王献珍通过土地流转在上窑张郢村建立了100多亩的双孢菇园区,并建立了淮南市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辐射,周边乡镇农民也掀起了种植食用菌的热潮。合作社目前生产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年产双孢菇400多万公斤,年产值4100多万元。

王献珍说,发展不能光靠规模,更要靠科技。园区先后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联系与合作关系。2015年,淮南市双孢菇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成立,加强对高端食用菌的研发,并制定了《安徽省双孢菇反季节种植地方标准》,此标准于2013年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6年,王献珍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品全部添加溯源标签,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可轻松了解产品生产全程。

2017年,王献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3月,她又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成为重量级的双孢菇“女状元”。

王献珍告诉记者,接下来,她打算为双孢菇种植技术注入更多科技含量。她说:“很感谢这个时代,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奋斗的新时代。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奋斗可以创造奇迹,唯有奋斗换来幸福!”

新闻推荐

淮南市开展非煤矿山和工贸企业专项安全检查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