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 破解瓦斯治理世界性难题

安徽日报 2019-07-24 06:55 大字

长期以来,煤矿生产安全受到瓦斯灾害的严重威胁。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构建“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成功破解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治理的世界性科技难题。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整装煤田,淮南矿区煤炭储量达500亿吨,瓦斯资源量5928亿立方米,是典型的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条件,此类条件的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1996年,袁亮担任淮南矿业集团总工程师,他4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瓦斯爆炸现场,主持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等5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致力于破解瓦斯治理难题。

“瓦斯是害也是宝,治理与利用应当并重。”袁亮在工作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高位环形裂隙体”等理论与技术原理,并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工艺技术。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使矿区瓦斯抽采量从不到1000万立方米提高到6.0亿立方米以上,瓦斯抽采率由不到10%提高到90%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4.01降低到0.02左右。

在此基础上,袁亮积极构建煤矿建设工程管理体系。他创新性地提出“全物质循环利用”“矿井主要系统无人值守”设计理念、高瓦斯矿井设计技术原则、“一井少面、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建井思想等,推动建成顾桥、张集等8座现代化特大型高瓦斯煤矿,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瓦斯利用示范工程,煤炭资源采出率显著提高。

2005年,袁亮率先组建了我国煤炭企业第一个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以来,他又组建了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瓦斯灾害防治与高效利用、深井复杂条件下煤炭安全开采、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2016年,袁亮聚焦煤炭安全智能无人开采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推动煤炭“精准开采”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目前,我国已有80余个采煤工作面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开采,几代煤矿人期待的井下“有人值守,无人巡视”成为现实。

在山西、陕西、新疆等14个产煤省(区),袁亮和他的团队向200余家重点煤矿推广技术创新成果,覆盖产能达22亿吨,帮助建成全国瓦斯治理示范矿井12对,全国瓦斯治理先进单位7家,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从2005年的2171人下降到2017年的103人。他还组建多学科、跨学部联合战略研究团队,承担了中国工程院多个重大咨询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为国家和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多年来,袁亮院士获得了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行业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期创新项目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本报记者 贾学蕊 整理)

新闻推荐

淮南海关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厚植外贸发展土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为淮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上接一版)捍卫国门安全不动摇淮南海关全面履行海关职责,采取各项有效举措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门安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