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讲述好人故事 本报记者 朱庆磊
好人是一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
淮南市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构筑精神文明建设高地;聚焦放大好人效应,通过在公交车内设置“好人榜”、开展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讲、设置“道德讲堂”等动态形式,打造宣传好人的“流动阵地”;通过建设好人馆、好人广场等形式,打造宣传好人的“固定阵地”。“动静结合”讲述好人故事,让好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
创新形式,打造宣传学习好人的流动阵地
6月15日,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大通专场举行,4位报告团成员分别讲述了自己崇德向善的故事,化作一个鲜活的“德育课堂”。现场聆听报告会后,党员干部们坦言,“4位好人用他们感人的事迹,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今年4月以来,市文明委牵头组建了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高校、县区、乡村、社区、企业进行巡回宣讲,活动开展2个月来,已经组织宣讲了6场报告会,让“好人”走近群众身边、走入市民生活。
好人精神只有融入生活才有生命力。淮南市创新思路,巧搭平台,倾力打造宣传学习好人的流动阵地。在城市街头,有很多设置“好人榜”的公交车,3路公交车就是其中的一条线路。市民刘阿姨上班的首选路线就是3路,因为在乘车之余,她可以了解好人事迹,汲取精神营养。今年以来,淮南市积极推动在公交车内设置“好人榜”,首批在全市16条公交线路,258辆新能源公交车上设置了411块流动的“好人榜”,化作城市中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同时,市文明委牵头定期举办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选取身边好人代表组建市“两学一做”先进事迹报告团,邀请“好人”走进社区、单位、学校,让好人变名人,让好人有荣誉感更有幸福感。同时,各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了“榜样”“德耀淮南”“凡人风采”“好人在身边”等栏目,多角度讲述“好人”暖心故事,确保好人事迹“天天见”;“淮南发布”等网络新媒体定期开展“淮南好人”投票、点评活动,在互动中弘扬好人文化。
创新载体,打造宣传学习好人的固定阵地
田家庵区广场北路是一条文明示范路,除公益广告宣传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沿路的“好人榜”,其中就有中国好人姚多保。姚多保21年坚守诚信,为还上最后几十元钱,登报寻找失联多年的最后3位债主,最终还清了所欠的29.4万元。每次路过,姚多保的亲人都有一种自豪感。
弘扬好人精神,需要阵地平台。淮南市注重加强“好人”阵地建设,建设“好人”主题公园广场、主题社区小区,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纷纷设立各种“好人榜”“笑脸榜”“赡养榜”“美德少年榜”,宣传身边好人、学习身边好人。设置“道德讲堂”,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教育市民见贤思齐、爱岗敬业,2013年以来,全市已建成400余所“道德讲堂”,开课2000余场次,参加人数超过69万余人次,覆盖机关公务员、教师、企业职工、未成年人、社区居民、乡村村民等几乎所有群体。
立足打造一个固定的、长久的展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弘扬美德善行的阵地和平台,市文明委与淮南师范学院共建了淮南好人馆,于2017年9月28日正式开馆,淮南好人馆展厅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雕塑、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让好人事迹鲜活起来。好人馆坚持对市民免费开放,周末正常开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带头走进淮南好人馆,将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堂。省委考核组、省文明办领导走进淮南好人馆,盛赞它是一座崇德向善的宝库。安徽理工大学、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等省内外学校的学生纷纷走进淮南好人馆。大家说,虽然不熟悉这些好人,但好人精神是相通的、感人的。据不完全统计,淮南好人馆开馆以来,前往参观人数已超过2万人次,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爱心团体、慈善组织及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动静结合”宣传好人,催生了“好人淮南”效应,在全社会形成了向善向上、孝老爱亲、诚信互助、和谐友善的良好风气。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涌现50位“中国好人”、184位“安徽好人”或提名奖获得者、220位“淮南好人”。其中,今年以来获评中国好人5人、安徽好人5人,评选淮南好人10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国利调研淮南市人力人才资源培养引进及就业创业工作。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李国利...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