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工匠精神守护万千光明 ——记国网淮南供电公司80后首席技师汪敏

淮南日报 2017-05-09 11:40 大字

本报记者 朱庆磊

4月末的一日清晨,淮南供电公司继电保护工汪敏早早来到办公室,打扫一下卫生,开始迎接新一天的工作。8:30刚过,汪敏和同事便出发了,前往辖区的变电站,开展继电保护核查工作。

这是最平常的一个工作片段,恰是汪敏17年继电保护工作生涯的一个缩影。17年来,她不忘初心,醉心钻研,从一名继电保护新兵成长为尖兵,用工匠精神守护了万千光明。

有一种坚持叫“不忘初心”

“记得小时候,眯着双眼,仰望着电灯,我充满好奇:没有火,电灯怎么就能发光呢?中学毕业,我选择了电力学校,渐渐理解了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悄然萌芽——我梦想华夏大地在夜幕降临时,依然能够灿若白昼。”

这段文字摘自汪敏先进事迹报告,见证着她一颗追求“光明事业”的初心。

“第一次来到工作现场,只见烈日下,师傅们有的用电缆刀剥掉电缆橡胶层、用螺丝刀撬开钢夹层,有的用撬棍撬开电缆沟水泥盖板,有的还猫着腰在电缆沟里吃力地拖放电缆……这就是技术密集型的继电保护专业?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吗?”

这段文字摘自汪敏的工作日记,诉说着一名天之骄子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纠结。

有一种坚持,叫不忘初心!“你是党员,不能被这种困难吓倒。”面对困难,汪敏勇敢地拿起电缆刀学着剥电缆,任凭手指磨得生疼;跳进电缆沟,背起电缆奋力前行;找来长撬棍,吃力地撬开电缆沟水泥盖板……最终,勇敢的心战胜了怯懦的心。

有一种追求叫“铸就匠心”

继电保护,既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

2001年,公司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全面展开。为抓紧时间学习新知识,她背着锅碗瓢盆就去了变电站,吃住都在现场。白天跟着师傅完成工作任务,晚上挑灯夜战——苦读书籍、钻研原理、绘制图纸,直到彻底弄明白。

2010年,公司第一座500kV汤庄变电站即将验收投运。在一个多月中,她带领验收组吃住在工地,吃透每一张图纸、每一项标准,确保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

2015年,公司第一座220kV智能变电站验收在即。那时,汪敏刚手术后不久,她强忍着术后身体的不适,一次次往返于施工现场,出色地完成了验收任务。

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汪敏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近年来,她先后荣获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优秀职工”“首席技师”“五一巾帼标兵”“青年五四奖章”和“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等殊荣。2016年,获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3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有一份温暖叫“爱心助人”

“这个眨着大眼睛,寡言少语的小女孩一下子就触动了我的心:她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外出打工,养着家里残疾的爷爷、奶奶和她姐弟俩。老师说,她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她心思敏感,有着不符合年纪的小小忧愁。也许这就是缘分。”

(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淮南市完成2016年民生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本报讯近日,淮南市2016年度民生工程绩效评价重点检查工作全面完成,针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市民生办已专门下发了问题通报和整改通知,要求市直牵头单位和各县区(园区)制定严格的整改任务表,限期完成整...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