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寿春”来历考 楚 樵

淮南日报 2017-04-23 06:00 大字

公元前262年,楚顷襄王病重将死,楚太子在秦国为质不得归,楚国驻秦国的大使,同时又是左徒(相当于副相)、太傅的黄歇,冒死设计让楚太子逃出秦国。楚太子归国得以嗣位,是为楚考烈王。考烈王感戴黄歇,对其恩宠有加,擢升为楚国令尹(同于周封诸侯的相),还加封春申君,赐食淮北十二县,自此世称黄歇为“春申君”。在此时期,有“四君子”流誉诸侯间,即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信陵、孟尝、平原皆为地称,春申当然也属地称。这里,务必申明的是,春申地名形成在前,黄歇获封“春申君”在后。那么,“春申”是什么意思?具体属哪个地域呢?

所谓“申”,在周封诸侯时期是颇有名气的古国,史料多有载及,传为姜姓、帝舜时伯夷之后,先居于今之陕西、山西间,至周宣王时期一部分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市东南),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所灭。以后有东申国(今河南省信阳市),为楚国附庸。最后又有南申国,地望在冥厄关(今湖北广水市和河南信阳市交界处)之北、淮水之南。申国在强秦悍楚之间,自春秋至战国,数被秦、楚驱赶迁徙或吞并占领。最终,南申国以楚国一个地区的名义保存下来,曰之为“申”, 西北与楚都陈城(也称“郢”,即今天的河南淮阳)衔接,地跨湖北、河南,东向进入安徽中部江淮间,接近今之六安、寿县一带。至黄歇获封“春申君”时期,所谓“申”地概是指这一带。

那么,为什么封赏黄歇时又带上一个“春”字呢?含“春”字的地称在先秦史料中稀见记载。《康熙字典》注“春”为“昏,斗指东方曰春”,即天色初暮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着东方的时候是春季;《史记·天官书》云“东方木主春”。按这里的意思分析,所谓“春”,可能是东方的代指,也就是说,“春申”即是东部申地的意思。

“春申君”之封,表明黄歇是东部申地的领主而已。

接下来又有了“寿春”之城。现代有人“考证”寿春之名的由来,说是因为黄歇既封“春申君”,他过“六十大寿”的时候得到的封地,所以称为“寿春”。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揣测之言,没有任何根据。

公元前240年,诸侯联盟,共推黄歇为统帅,组织六国联军一致伐秦,被秦军击败。当时楚国国都在陈,楚考烈王放弃陈城,东迁进入淮南地区,在后来被称为“寿春”的地方重建了楚都。既然这一地区已经做了楚国的王都,那么,考烈王不可能同时又把它封赏给黄歇。

“寿春”这一地称,在《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等早期史书都没有提到,先秦诸子的著作(包括楚人屈原、宋玉的文章)也没有提到它,就连序列排出楚域地名的《鄂君启节》还是没有提到它。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直到战国时期,“寿春”这个地名并不存在。

《史记·楚世家》载:考烈王二十年,楚“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命曰“郢”的时候,其实还不叫寿春。《史记》是最早见载寿春地名的史书,但是该著作出于汉代。

寿春地名的形成,当是在大秦帝国吞并诸侯之后,设立郡、县的时候。据《汉书·地理志》载,包括“寿春邑”在内的九江郡都是秦代设置的。在设置郡县的过程中,为避讳民众的故国情结,新的统治者往往会摒弃旧称,给所领之地重新取名。如果可以肯定“寿春”地名是在秦封郡县时确立的,那么它就更不可能与“春申君”相关——秦王朝绝对不会为“纪念”楚国令尹而对一个城市命名。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何为“寿丘”?《说文解字》曰:“寿,久也。”所谓“寿丘”即年代久远的土丘而已。寿春之地在春秋后期曾为蔡国所据,蔡昭侯死,葬于彼,即今寿县城内西区(墓葬于1954年被发掘),而“寿春”之城居其东。蔡昭侯的陵墓封土形成巨大的土丘,至楚国迁入该地区已历200多年。年久为“寿”,“寿”之东为“春”,故秦国建立郡县的时候命名为“寿春邑”,即“久远土丘东侧的一个城镇”的意思。

新闻推荐

淮南站客运设施改造获批复

本报讯近日,市民高度关注的淮南火车站客运设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获上海铁路局批复,为老火车站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淮南火车站客运设施改造工程包括客运站房、电力通讯、管道设施及旅...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