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节气与节庆: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 陆 耿

淮南日报 2017-03-29 15:00 大字

二十四节气像空气弥漫于中华大地,二十四节气像血液流淌于中华民族的机体。在有效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策中,对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而言,要做的是如何对其进行更有效地传承开发,以尊重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

一、传承二十四节气之“习俗”

传承两千多年的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也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中国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古代有皇帝带领大臣农田开耕的隆重纪春仪式,至今在民间仍然流传“打春牛”习俗,为儿童佩戴“春公鸡”的习俗;清明已成为一个节日,既是祭祖的日子也是踏春郊游的好时节;冬至和夏至则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等。这些习俗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既有仪式活动,更体现在人们的饮食起居中。对非遗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将其融入大众的生活中,“珍藏”起来的“保护”往往是一种无奈保护。

二、挖掘二十四节气之“节日”

二十四节气包含很多传统节日,比如,端午是处于小满和芒种之间,已成为中国的传统大节,节日里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戴彩丝;中元节,也是“鬼节”,是人们纪念先祖的日子,会举行一些祭祀仪式等。仪式是信仰的外化,其重要意义在于使信仰得以强化和宣泄,使信仰变成了看得见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行动,实现社会整合。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中央相关会议多次提到要丰富传统节日活动内容,发掘当代的节日习俗。

任何习俗都有其起源,是“仪式”不断将其强化为生活行为,有的成为节日。二十四节气指明节气的变化,人们的饮食起居会随着调整,我们可以挖掘二十四节气中的习俗,在符合大众需求的前提下,增加新的活动内容,举行一定的仪式活动,丰富大众的节日文化,久而久之,这种新的“仪式活动”就成为大众习俗,成为大家共同庆祝的节日。比如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分别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可以在已有习俗的基础上增加其内容,突出其生活的科学意义。

三、开发二十四节气之“节庆”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最初,节庆只是传统和民族节庆的代名词,专指在某地区或城市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艺术、风情民俗、地理优势、气候优势、遗址、圣地、古迹等为主题,自发而周期性举行的大型庆祝活动。传统节庆活动是文化活动,体现了参与性与娱乐性,现代节庆除文化性外,更加突出节庆的经济性,因为节庆活动不仅需要经济投入,还能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形成节庆产业或活动经济,也成为很多地方促进产业带动,提升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各地有大小节庆近万个,但很多节庆存在主题雷同、资源浪费、群众参与不多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节庆远离大众的生活。而二十四节气产生自民间,具有悠久而广泛的大众基础,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发节庆活动,既能实现节庆活动的广泛参与性,又能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而且此类节庆活动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作为成熟的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转型的产业选择可以是多样的。但比较各种可替代产业,淮南市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很多优势,这也成为淮南市的战略选择,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发展会展产业早已列入淮南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也是淮南“十三五”重点发展的产业。在这里,我们必须有“大会展”的概念,它包括各种会议、展览、节庆等内容,这些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的旅游必须要有活动带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发的节庆活动,采用政府引导,大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既能突出地方特色文化,也将带动淮南市的经济发展。

淮南处于淮河之畔,坐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挖掘二十四节气的习俗,并将其融入传统节日文化中,立足市场开发二十四节气节庆活动,既是二十四节气活态传承的创新之举,也将搅活淮南旅游的一池春水。

(作者为安徽省《淮南子》研究会常务理事)

新闻推荐

沈强在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会上强调 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讯3月27日下午,市委书记沈强主持召开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会。市委常委、潘集区委书记蔡宜骅及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省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会议精神,安排了淮南市贯彻落...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