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汲黯的奇迹

大江晚报 2017-03-09 00:00 大字

说起汲黯,印象最深的是他当面抱怨汉武帝用人“如积薪”,使得“后来者居上”。比喻贴切,也很形象,弄得武帝十分难堪。

的确,汲黯的官做得不顺。他起伏宦海如鸥鸟,做官最大做到主爵都尉,此后再无长进,反被武帝日渐疏远,最后彻底退出政治中心,以淮阳太守而终。他是名臣,又有吏才,怎么会这样?汲黯的被疏远,根本在于他爱对皇帝指手画脚,古语称为直谏,今人叫提意见。

一般说来,喜欢当面给领导提意见的人性格中必有刚直的一面。唯其刚直,对于看不惯的东西他不能隐忍不言,也不能采取温和委婉的方式进行劝诫,痛痛快快,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才是他的特点。在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就领教过时任太子洗马的汲黯的厉害了。随着武帝的登基,汲黯逐渐成为朝中重臣,他的刚直更是名满天下,以至于当时蓄谋造反的淮南王都很有些忌惮,说他“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元朔六年,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对于一心想“万邦来朝”的汉武帝来说,玆事体大矣!好面子的武皇帝发车二万辆去迎接,马匹不够,就借用百姓家的,百姓“政治觉悟不高”,藏起马儿不给,事情一时难以办好。武帝大怒,要斩了督办此事的长安令。长安令的上司正是时任右内史的汲黯。汲黯非常恼火,直杠杠地对汉武帝说:“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叛其主来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疲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话的前一句多么冲,料想汉武帝的血压定然是陡然上升,不过话的后一句又多么在理,武帝只得把血压牢牢按住,以默然无言收场。这还不是汲黯最厉害的话。武帝好文学儒者,朝中大臣亲任用事者多为此辈。一次,武帝又在群臣前大谈自己的远大理想,描绘宏大的盛世蓝图,众人如小草仰承上天甘露,陶醉称是,汲黯独冷冷地说:“陛下外多欲而内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啧啧,这话只差没明说武帝是披着羊皮的狼了!汉武帝再有肚量,此时也拂袖而去。

上面两件事,换作普通人也受不了汲黯那么生硬的话,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当然更受不了。国人好面子、爱面子、重面子,“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是其真实写照。在面子大于一切的指导思想下,意见提得对不对倒在其次。而面子的大小又与权势的大小成正比,一个人达到权势的顶峰,他的面子也必然大到无可复加,是谓“龙颜”,巍巍然如日月高悬不可侵犯。因此,谁若不知趣,敢给那张大脸溅个一星半点的唾沫,他就得做好倒霉的准备。无论多么贤明的皇帝,对于损他面子的谏臣,内心深处总是不大高兴的,汲黯被汉武帝敬而远之也就在情理之中。而汲黯向皇帝抱怨“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固然是直脾气使然,却也显出了他的憨,不会像当时朝中的公孙弘、张汤那样揣摩皇帝心思、迎合皇帝口味、配合皇帝需要,你先来又如何,有本事又怎样,还是人家升官的速度快。

贤君尚且如此,暴君就可想而知。因此,出于保帽子和保命的考虑,朝中唯见 “千人之喏喏”,不见“一士之谔谔”成为普遍现象,敢于面折庭争的臣子并不多,而敢经常跟皇帝抬杠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

很幸运,汲黯就是一个奇迹。这也证明了汉武帝的那张大脸除了脂粉和金箔外还是容得下“异物”的。汲黯死后,汉武帝追思他的忠直,对其弟汲仁、其子汲偃甚为关照,让他们做到了相当级别的官。在生能全身而退,以爵禄终老,死后能因其品德荫及亲属。

□ 庞济韬

新闻推荐

喜迎“三八”节 女作家走基层歌颂家乡美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摄影报道)3月4日,在市作协、大通区作协和大通区妇联的组织下,淮南女作家、诗人迎“三八”节,走进孔店乡踏青采风,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创作灵感,用鲜活的文字、优美的诗句歌颂家乡...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汲黯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