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阜阳七旬老翁向本报发来一封数千字手书信函,其目的是希望在有生之年了却一桩埋在心中已久的心愿—— 50年前,有恩于我的好心人今犹在?

淮河早报 2016-12-06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冯登成 张明星 摄影报道

俗话说:“得人恩惠千年记,受人花戴万年香。”近日,一位来自阜阳的七旬李姓老人用圆珠笔一笔一划给淮河早报热线新闻部写来一封近两千字的信件。老人在来信中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在淮南当学员时,有几位好心人在他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对于这份恩情,他仍铭记在心。老人希望通过淮河早报热线寻找当年的恩人,想在有生之年当面向其鞠躬致谢。

一个电话和一封求助信

月中旬,记者接到一个来自阜阳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老大爷。老大爷称,他在看淮河早报时,看到“急事、难事、烦心事,有事找早报”,而他正有一件心事,希望通过早报热线解决。老人介绍,他姓李,今年岁,现居住在阜阳市颍东区枣园社区。李大爷要在淮南寻找三位曾经相识和帮助过他的人,在简要介绍情况后,表示将邮寄一封信详细介绍。月底,记者看到了李大爷寄来的信件。

多年前的年8月至年8月,李大爷先后在淮南市汽修厂、纺织厂、陶瓷厂当学员。李大爷介绍,那时,他才十七八岁,每月供应的粮票根本吃不饱,生活相当狼狈。“在那个困难的时候,有几位好心肠的兄弟姐妹给了我真诚的帮助,给我粮票,给我钱,使我吃了几顿饱饭。”李大爷在信中说,每当想起这段往事,那时的人和事都一一浮现在他眼前,那么清晰,如同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要向一位大姐表达深深歉意

李大爷介绍,他要寻找一位叫闻英的大姐,年在淮南针织厂当针织工人。年春节前后,闻英大姐和她的一位女同事到纺织厂找到李大爷,委托他帮助处理一双女式皮鞋。李大爷爽快答应后,就将鞋子放在了床头,后来没想到鞋子不见了,怀疑被人偷走了。李大爷介绍,他每月当学员的工资也赔不起这双皮鞋钱,后来又发生了一些情况,他就没有及时去针织厂向闻英大姐说明情况。后来,纺织厂工人分流到别的厂矿单位去了,李大爷也离开了纺织厂,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闻英大姐。几十年来,这双皮鞋钱一直在李大爷心中念念不忘。李大爷介绍,他于年前后几次到淮南市针织厂打听闻英大姐的消息,也都无果,失望而归。

李大爷介绍,他现在迫切想找到闻英大姐,向她问好并致歉,并送还她一双皮鞋钱,加上五十多年的利息。

欲寻找两位好心人感恩致谢

同样是在年的一天晚上,李大爷在田家庵淮河电影院附近玩,一位叫王秀英的大姐进电影院时看到了他。王秀英便给了他三斤粮票。“当时我非常激动和高兴,要知道那年头粮票多么珍贵,那时没有粮票是买不到饭吃的呀!”李大爷说,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王秀英大姐送他三斤粮票的恩情。李大爷介绍,王秀英大姐是淮南纺织厂赴无锡纺织厂学习回厂的女工,年底回到淮南纺织厂后认识的。李大爷介绍,曾有人告诉他,王秀英大姐在淮南市印刷厂工作过,他去找过也没有找到。

年8月,离开洞山陶瓷厂,没有钱买车船票回阜阳了。这件事被厂长梁松得知后,便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了他六斤粮票和元钱,让他回阜阳。李大爷介绍,当时他岁,不知道说啥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当想起这件事,都感激不已。

希望知情者帮助完成心愿

这是一封求助信,求助早报热线帮助寻找三人;这是一封感谢信,感谢当年在淮南帮助过他的王秀英大姐和梁松老厂长;这也是一封致歉信,向闻英大姐表达歉意。李大爷介绍,他的这桩心事已在心里存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近三十年间,成了压在他思想上、精神上的一块沉重的巨石,使他日思夜想,夙夜难眠。他想在有生之年能完成这桩心愿,找到这几位好心肠的人,向他们鞠躬致谢。

“那时候,我才十七八岁,闻英大姐和王秀英大姐也二十岁左右,梁松厂长三十多岁,多年过去了,现在都变成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了。”李大爷介绍。

如果李大爷寻找的三位主人公或者有知情者可拨打本报热线—联系,或者拨打李大爷电话联系。

图:李大爷寄来的求助信

新闻推荐

来当爸爸拉拉队

“爸爸,加油啊!我们给您加油。”一名男孩响亮地说道。在2016淮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即将开始的时候,一男孩和妈妈赶到现场,为参赛的爸爸呐喊助威。看到男孩如此得激动,记者便与他交谈起来。据其介绍,男孩...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