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少游公之本来面目

皖南晨刊 2016-06-06 11:09 大字

■陈亮

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11月12日,浙江东道观察使陈少游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淮南节度使。这是记载陈少游调任扬州的确切时间。

779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8~9月,唐代宗诏令全国:禁止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史与民众争利。广陵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八方货物云集,一些节度观察使为了牟取私利,借军用名义,在此开设店铺。唐朝廷首先废除了地方官员在扬州的商业设施。这条诏令是一把切断大批王公百官财路的利刃,对遏制权贵强取豪夺,缓和社会矛盾,予人民休养生息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故主政广陵的陈少游执行的雷厉风行,查封废除了多位高官在扬州的商业设施,扬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快步起飞,很快成为当时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此举无疑触动了权贵阶层利益,树了不少的政敌,同时给自己也埋下了祸根。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12月14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派兵攻击海州,迫使海州叛将王涉投降。此条既说明陈公善于用兵。同时也反映了他平叛保境的决心和意志。虽是大事,《唐书·陈少游传》中照样只字不提。

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5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上奏皇帝,要求将本道税赋每千增加200钱。6月19日,唐朝廷诏令全国,要求各道都要像淮南道一样,税每千增加200钱,盐每斗增加100钱。此事对陈少游来说堪称致命,他上奏自加本道税赋的做法,体现了主动担当。起到及时缓解当时朝廷财政几近崩溃的压力,皇帝虽然高兴了,却得罪了很多地方官员,增加了各地的税赋负担,遭到天下很多人的怨恨。此时有人编讽刺诋毁的小说段子,或在情理之中。

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12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率兵进伐李希烈叛军,屯守盱眙。陈少游与盐铁使包佶发生内讧,陈夺得包佶钱帛800万、士兵3000人。包佶被陈少游夺去人和财后,于弹丸中置表,以少游胁取财帛事上告皇帝。会少游使继至,上问曰:“少游取包佶财帛,有之乎?”对曰:“臣发扬州后,非所知也。”上曰:“少游国之守臣,或防他盗,供费军旅,收亦何伤。”显然德宗皇帝很信任陈少游,理解他的做法。《资治通鉴》卷二二九《唐纪》中记载: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十一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将兵讨李希烈,屯盱眙。闻朱泚作乱,归广陵,修堑垒,缮甲兵”。佐证了陈公夺包佶财帛是为修城池、缮甲兵所急需,动机是明显的平叛治乱。

785年(唐德宗贞元元年)1月23日,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因被怀疑私通叛军李希烈,惊惧而亡。陈少游死后,大将王韶欲自领军叛乱,大掠扬州。韩滉遣使警告王韶:“汝敢为乱,吾即日全军渡江诛汝矣!”王韶等因惧怕而弃乱念,扬州地区免遭一次屠掠。

德宗闻陈少游病卒后,赠太尉,赙布帛,葬祭遵常仪。由此可以肯定陈少游被怀疑私通叛军李希烈,并没有真凭实据,与其平生一贯平叛治乱做派不符,是被人诬陷。好在德宗皇帝心明如镜,不仅没有用“莫须有”治罪,还追赠太尉,赙布帛,这在唐代已登将相峰巅,是何等荣耀,葬祭遵常仪。说明当时的事实是不能强加给少游公叛臣这顶大帽子的。

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倘若将小说八卦情节引用为正史传记,掺入人性的情感好恶后,曹操便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奸臣”,武则天就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妖婆”,何况陈少游,变成“叛臣”又有什么奇怪的呢?笔者以为,当今我们读史时,真的需要辩伪,需要尊重历史,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下) 

新闻推荐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准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国务院近日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要求淮南市今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文化旅游产...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