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宜家工程开辟计生工作新路径

安徽日报 2015-10-22 16:05 大字

本报记者 范孝东本报通讯员 余 波

近年来,淮南市大通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为计生家庭提供全方位服务与管理的“宜家工程”,在社区、农村建设人口和家庭服务中心,促进计生家庭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幸福指数,促进了农村居民婚育观念转变,开辟了计生工作由社会制约向以服务为主转变的新路径。

搭建服务平台计生服务站成居民公共之家

“以前很多证明和复杂的手续都需要回原籍去办理,如今在社区的‘宜家工程\’服务站就可以办理了。 ”近日,在九龙岗镇新建社区的人口和家庭服务中心,前来领取计生药品和生活用品的定远市民汪女士对记者说,“宜家工程”给他们这样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多便利。

“给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是实施‘宜家工程\’的根本目的。 ”九龙岗镇计生办主任吴德智介绍,过去人口计生工作过于强化管理,群众支持的积极性不高。如今通过实施“宜家工程”,促进计生管理模式向公共服务方式转变,真正给群众带来许多方便。

依托“宜家工程”服务站,大通区精心打造融生活服务、信息服务、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向城乡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所需的各类资讯,以及网上政策咨询、证件申请办理、信息交流等服务。同时在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建立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通过家庭生活指导室、电子阅览室、社区小课堂、早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多样化功能设置,让居民享受涵盖生命各阶段的关怀与服务。

“这里已经成了小区居民的公共之家,看书阅报,下棋画画,还可以打乒乓球,老少都愿意来。 ”新建社区居民鲍传和觉得,“宜家工程”服务站设施齐全,比在自己家里还舒服。鲍传和经常带孙子参加社区小课堂,自己则和老朋友们下棋打球,生活更加丰富。

打造幸福家园计生户成为农村新家庭

在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的 “宜家工程-幸福家园”蔬菜示范基地,记者看到道路两侧摆放着许多农户自己设计制作的计划生育宣传板。 “为了推进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我们把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为农村计生家庭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发展经济。 ”镇计生办主任宫中利介绍说。

“计生家庭入驻蔬菜基地,第一年免缴土地租金,村里每年还免费为我们提供薄膜、化肥、农药等物资。 ”在基地经营葡萄园的柴秀荣是两女户,她告诉记者,村里对计生家庭的扶持力度很大,除了资金和物资优惠,还主动帮他们联系农技人员授课,培训业务知识。 “刚开始只种了1亩葡萄,今年葡萄扩大到5亩,年收入10万元呢。 ”柴秀荣说。

此外,淮建村还安排党员和种植能手做计生家庭的扶持人,对扶持对象一对一进行指导帮扶。村里独女户陈国兵原来种植了1亩地西红柿,因为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效益不理想。后来在村主任陈宏瑞的指导下,陈国兵参加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村蔬菜协会会员,参加村里组织的专家技术培训班,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现在他家的大棚已经扩大到3亩多地,年收入达8万余元。 “去年的西红柿大赛俺获得了一等奖,不少邻居还到我这里取经呢。 ”陈国兵说。

“在生产生活上,村里集中力量优先帮助计生户。”村主任陈宏瑞告诉记者,近年来,淮建村新建蔬菜生产基地220亩,免除36户计生家庭首年土地流转费用,并从集体资金里拿出38万元为他们搭建蔬菜大棚。通过计生家庭经济建设的示范作用,群众支持计生工作的积极性更高,许多计生户都申请加入了村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

助力理念升级人口文化新风传播城乡

“宜家工程”通过实实在在的全方位服务,促进群众计生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如今群众违反计生政策的大幅减少,人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教育,追求幸福家庭的意识更为强烈。 ”大通区卫计委副主任李宏俊高兴地说。

在新建社区的人口和家庭服务中心,有一间“宝宝乐”亲子室,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儿童玩具。 “这是小区婴幼儿的活动室,我们有专门的保婴员照看孩子们。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多的方便,服务中心在功能设置上顺应居民的需求,专门设置了“宝宝乐”亲子室、学龄儿童辅导室、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并聘请专门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提供课业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俺们农村人的观念也改变了,不再觉得没有男孩是个遗憾,想的更多的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 ”淮建村村民柴秀荣向记者坦言,过去,没有男孩一直让她很自卑,后来在村里的引导与扶持下,家庭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家人的观念也有了转变。 “现在两个女儿都在外面创业,有了自己的事业。 ”柴秀荣颇为骄傲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宜家工程\’,逐步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通过优质服务和舆论宣传,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计生理念。 ”李宏俊告诉记者,近年来,大通区充分发挥“宜家工程”建设成果,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努力提升该区城乡计生家庭的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促进了良好人口环境的形成。

【记者手记】

计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通区推进“宜家工程”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注重利益引导,增进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正是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

左图:儿童在亲子室内娱乐。

余波 本报记者 孙玉宝 摄

右图:居民在社区书屋中阅读。

余波 本报记者 范孝东 摄

新闻推荐

潘集区亮出“信号灯”保驾民生工程

为确保民生工程安全高效的实施,淮南市潘集区连续打出组合拳,亮出“信号灯”,为民生工程保驾护航。亮“绿灯”指引,保障“应作为”。潘集区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惠民政策,一路绿灯确保民生...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