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经济发展抓项目 对口帮扶惠民生淮南民族乡人均收入“三连超”

安徽日报 2014-04-21 22:31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孙玉宝 见习记者 柳文)作为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地区,淮南市认真落实包点联系帮扶民族乡村工作制度,优先安排涉及少数民族的项目,形成了领导、部门和企业对口帮扶的“三位一体”格局。 4月15日,记者从该市民委了解到,截至去年底,淮南市民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5%、达8236元,连续3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淮南市有3个民族乡,占全省总量三分之一。该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民委兼职委员制,确定25家部门为委员单位,配备专门的民族工作联络员,充实县区、乡镇等基层民族工作的力量。市与辖有民族乡村的县区签订民族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年中组织专项督查,年末进行考核评比,并把民族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的内容。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据该市民委主任郑斌介绍,淮南市依据国家民族政策,抢抓项目,逐年增加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引进14家企业实施帮扶,投入2200万元加快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园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八公山区闪冲民族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目前,随着村庄环境整治、电网改造等17个项目的推进,该村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吸引了13家规模以上企业落户。该市坚持特色化、产业化的思路,强化品牌意识,优化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古沟回族乡2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孤堆回族乡5000亩水产畜禽养殖基地和李冲回族乡3500亩无公害蔬菜水果产业基地。

“这些年,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古沟回族乡村民张军说。淮南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少数民族群众最大程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前不久,该市7所民族学校通过市级“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建成11所民族乡村幼儿园,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升学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该市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400多万元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社区建立下岗人员再就业服务站、法律援助站,利用开斋节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开展帮扶慰问活动。为提高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该市今年新建、改建卫生院3所,建成省内一流的敬老院2所;截至目前,全市民族乡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

【编后】

淮南市以特色产业带动少数民族经济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人均纯收入连年攀升,位居全省前列。在尊重少数民族传统的前提下,该市狠抓项目,对口帮扶,不断集聚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新闻推荐

提防利用网络聊天室鼓动传销

■ 躬罔淮南市公安局经侦民警近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YY语音”聊天室进行传销授课、推广、交流等活动,鼓动网友参与传销。警方表示,“YY语音”是一款集语音聊天、视频直播...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