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经济开发区如何实现升级跨越——改善环境留客商 特色定位求突破

安徽日报 2014-03-04 22:54 大字

【事件回放】安成经济开发区原为省级淮南民营科技园,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由于土地规模有限、人力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初期定位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开发区起步时发展滞后。

2013年以来,安成经济开发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培育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开发区工业经济已呈现多领域突破的发展格局。安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立涛:

田家庵属商贸大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为了在工业发展上求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区里于2008年在原来淮南民营科技园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安成经济开发区项目,通过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接,跨出转型发展的第一步。

开发区建立之初,可谓困难重重。由于处于城乡结合部,人力资源匮乏,缺乏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没有园区企业单体规划审批权,导致企业难以融资贷款、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办公和基础服务设施维护费用逐步紧张,越来越捉襟见肘。

2013年,开发区转变思路、寻求突破,以安商为前提,给投资商一个透明的、可以预见的政策判断,一个稳定的、可以信赖的发展环境;以富商为导向,给投资者一个可以预期的投资回报,一个综合商务成本低、成长前景明朗的投资信心;对企业实行务实、高效和全方位的服务,在用地、税收、出口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信守承诺,全面兑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涉及的相关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实行“贴身式”跟踪服务。

开发区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 “八通一平”,全力完善园区的道路、电网、水利等设施。截至目前,区政府已累计投入2.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前不久,投资近2亿元的标准化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也已投入使用,为的就是“筑巢引凤”、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开发区根据淮南工业城市的特点,确立了以煤矿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定位;未来园区将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轻工食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截至2013年底,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57.8%,全年累计实现税收约9000万元。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2家,不少都是精密仪器、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企业。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本报通讯员 孔宪姣 整理

新闻推荐

·走进社区·老党员献余热■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赵明康

■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赵明康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