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技进户富农家

安徽日报 2014-02-18 23:02 大字

■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

1月27日,记者来到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镇下陶村的蔬菜基地。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田地里,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老少爷们推着小车,将当地盛产的“五彩蔬菜”送往运输车上,等待上市。

“俺们村背靠淮河,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种植蔬菜,供应城区。”村民张德巨告诉记者,下陶村属洪泛区,平均每户只有3至5亩的田地,过去,由于农业科技知识的匮乏,再碰上年成不好,村民们一直处在贫困的边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增收,百姓想富裕,必须依靠科技。”淮南市田家庵区科技局局长孙丽娅说,下陶村及其周边的蔬菜基地有1500多亩,是淮南近郊最大的蔬菜供应地。既要建好这个菜篮子,保证市场供给,又要确保种植户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唯有在“科技富农”上做足文章,才是出路。

“看,这片黄澄澄佛塔状的蔬菜,俗称‘宝塔菜\’,又名‘黄贵人\’,是前不久从意大利引进的品种。它耐寒高产,富含胡萝卜素,营养健康,春节期间销路很好。 ”淮南市农委菜篮办负责人许卫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菜农解决技术缺乏的难题,2013年以来,田家庵区实行“科技特派员常下乡,科技常驻乡”工作,选派33名专家入村进户,为村民手把手地服务指导,讲解农技知识,培养了150名乡土科技特派员。区科技局和农林水利局创新思路,建立了短信服务平台,去年共发送技术、政策、灾害预警等信息30多次,短信10000余条。据孙丽娅介绍,为营造好农技推广氛围,去年田家庵农技部门向群众发放农业技术书籍500余册、农情挂历400多份、无纺布宣传袋2000余条、各类技术明白纸5000余份。

42岁的村民张春杰正弯着腰,熟练地扒着宝塔菜。“春节到了,俺这‘黄贵人\’抢手得很,每株就可卖到10元。俺家只有3亩地,1亩种了宝塔菜,另外2亩有红色的娃娃菜、绿色的西兰花、白色的花椰菜,还有俺们淮南特产的黑心乌。”张春杰给记者算了算去年的收入:亩产3000棵的宝塔菜,加上其他四色的蔬菜,共计5万多元。他笑称:“过去,种菜如绣花,一亩园十亩田;现在科技致富效率高,没想到蔬菜还能这般姹紫嫣红,马年俺家不用愁喽! ”

▼ 农技特派员为农民讲解蔬菜防寒防冻知识。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 本报通讯员常坤 摄

新闻推荐

12条治霾送电通道规划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 郑晓奕)记者26日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我国将规划建设12条治霾跨区送电通道,让雾霾频发的东中部地区少燃煤多用 “远方来的电”。最早一批送电通道将在2016年建成。在...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科技进户富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