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家新事·菜农递交“年度报告”

安徽日报 2014-02-20 23:01 大字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柏松

马年春节,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张岗村的“金针菇大户”张传仕的金针菇生产流水线很是忙碌,一天几吨的产量让他赚了盆满钵满。正月十六一大早,张传仕离开配货中心,没顾得上休息就来到区农林局,递上一份《我的年度工作报告》。

张传仕在年度报告中写到,过去的一年,总投资1100多万元的三期工程全面完工,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全面建成,流水线日产金针菇3到5吨。新的一年,如何把握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应对国内外市场的风云变幻,张传仕在年度报告里说:“规模大了,产值高了,然而市场波动的冲击力也大了。 ”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岗村就成了大棚金针菇生产基地。 2010年以前,张传仕主要从事金针菇的销售,最多一年的销量可达50万斤。在产品销售中,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让张传仕大开眼界。

2010年张传仕从销售走向生产。他租用别人的冷库进行试验,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随后,他带着30多名工人,来到南京一家大型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学习打工,从原料配方、调解干湿度、把握二氧化碳浓度,到温度控制、灭菌消毒,张传仕边干边学,在拜师学艺中逐步掌握了全套技术。

张传仕的年度工作报告也就始自这一年。在这份简单的1页纸中,记录着一位普通农民的尝试与努力,写进了他的思考与困惑以及需要得到的帮扶。

“张传仕当年的尝试和我们不谋而合,正是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潘集区农林局局长宗卫东告诉记者,中央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都在解决“三农”问题,对于一位传统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干劲,我们理所应当给予支持。

在区农林局的支持下,张传仕的金针菇生产项目得到扶持,农林局协调农业银行为其提供了100万元贷款,使项目顺利实施。张传仕也从中感受到了一份鼓励和责任。

2011年,张传仕一年销售金钍菇500多万元,纯利润100多万元,产品以合肥为轴心,向周边辐射,成功打入济南、武汉等市场。

此后,每年春节一过,张传仕第一件事就是向区农林局递交年度工作报告。在这些年度工作报告中,张传仕认真地总结上年度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客观冷静地分析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直言不讳地向政府部门寻求支持和帮助。

“张传仕的年度工作报告,既是写给自己看的,也是写给政府看的。实际上,这份报告就是群众和政府的连心桥。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这样有头脑善思考的农民。”潘集区农林局局长宗卫东如是说。

新闻推荐

淮南“国字号”蔬菜园达4家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柳文 通讯员 苏强)记者近日从淮南市农委获悉,该市潘集区许家岗现代农业园、大通区蔬菜标准园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获得成功,标志该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淮...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