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家新事·农民股东的幸福生活

安徽日报 2014-01-14 23:19 大字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陆士宇

不久前的一天,淮南市潘集区贺疃乡杨园村前的小广场上鞭炮齐鸣,全村128户农民股东高兴地都从杨园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领到了不菲的参股红利。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全村近百位70岁以上的老人从2013年11月起,每个月都可以领到杨园公司派发的100元敬老金。

“这次我共领了7万多元红利。”杨园村曾经的老支书杨井山开心地说,“两次分红所得已经超过本钱了。我们村90%以上的失地农民都参资入股了,靠着公司的分红,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火了。 ”

现场,来自磙西庄的杨大哥手里点着钞票,略显遗憾地对记者说,当初应该多入点股,现在也能像别人一样多分钱了。杨大哥是失地农民,有两个孩子,平时在附近矿里做零工,收入还行,但工作挺辛苦。

看着眼前这如同过年般的场景,30岁出头的杨园村村委会主任、杨园公司董事长杨勇十分感慨。

杨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2000年,他只身到福建打工,几年下来小有成就。 2008年初,他回乡发现村里因煤矿建设出现不少失地农民,虽然政府给了一定的补助,但大家迫切需要一条致富之路。经过调查,杨勇看到在当地发展运输、建筑是很好的商机,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公司,吸收本村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前来参股,一起赚钱。开始,乡亲们担心他“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参股的只有老支书杨井山等寥寥几人。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杨勇拿出自己积蓄的30万元,告诉大家,公司的股本他先出大头,赔了算他的,赚了一起分。杨勇的诚意打动了乡亲们,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2009年6月参股户已经发展到106户;作为最坚定的支持者,老支书杨井山一家断断续续入了37股。

敏锐的眼光,地理位置的优势,再加上村民们的信任,杨园公司走上了良性运转的轨道。 2010年9月第一次分红,每股分红2000元,村民的每股3000元股本就回来一大半;而第二次分红,每股又分得1800元左右。

股份公司惠及众乡亲,大家都说这股入得值!如今,杨园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聘请了很多技术工人。杨园村的大多数失地农民安安稳稳地当股东,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据了解,下一步,这个公司将向绿色农业、洗煤厂等方向发展。

当天的现场,还有一群老人也非常开心。 11点左右,杨园村近百位年过70的老人从杨勇手中接过了每月100元的敬老金。这些淳朴的老人们同杨勇亲热地拉着家常,述说着感谢之情。杨勇告诉记者,村里的公司发展了,就得尽力让大家再多享受些福利,今后,村里的这些老人们每个月都可以领到100元,这也是全体股东的决定。刚领完钱的五保户、78岁的杨文林老人抖着手里的百元大钞,似乎还有点回不过神来,小心翼翼地把钱折好,放入贴身的口袋里。老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自己目前还能种地,还有政府发的养老保险和五保户补贴,现在村里的公司又发钱了,可以好好地改善一下生活了。

新闻推荐

淮南市新春团拜会,一改往年的“内部交流”。 5位合工大专家教授,为全市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科技培训课——“科技团拜”拂新风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张静 何婷婷1月27日,淮南市洞山宾馆礼堂内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团拜会”正在这里举行。作为一座以煤、电、化工为主要支撑的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的重要...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