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特色产业富乡村

安徽日报 2014-01-21 23:15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本报通讯员 苏强

日前,记者在淮南市谢家集区唐山镇尚安村看到:池塘边、小亭下,村民们拉着家常,熟练地摆弄着各种健身器材。别墅式的农家小楼,整洁平坦的环村马路,幸福快乐的村民,勾勒出一幅恬静美好的乡村画面。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我们对99户村民的房屋进行了‘穿衣戴帽\’,并做了包墙角、包窗边等美化改造。我们还利用房前屋后和村内的边角场地,铺设草坪2500多平方米,栽种广玉兰、桂花、垂柳等46598株。 ”尚安村委会主任裴国柱说,曾经污染严重的门前屋后,治理后已成了群众休息娱乐的好场所,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苏浙打工多年的村民张琳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大家都是外出打工,不愿在家。现在村容漂亮了,老百姓富起来了,曾经飞往东南的‘孔雀\’都‘还巢\’喽! ”

“2013年2月,我们村被确定为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施嘴村支书裴士芳介绍,作为淮南市最大的连片养蟹基地,村里对1万亩的施家湖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了改造升级,提高了大闸蟹养殖水平,也提高了收成。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从 2012年的 6000元增长到了8500多元。

记者走进距施嘴村不远的李郢孜镇赖山村,村委会负责人说,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80%是回族人,启动美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文化村。

谢家集区美好乡村建设负责人邓传国告诉记者,一年来,该区以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有条不紊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村庄规划修编、环境治理、土地整治、“美丽家园从家开始”、“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同时,该区根据“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思路,把产业支撑作为美好乡村发展的生命线。区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园建设,将原有项目与美好乡村建设统筹结合,积极引导各乡镇、中心村突出产业特色,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拓展农业的二产三产功能。

新闻推荐

取缔非法码头

2月14日,淮南市出动工程车对田家庵6号非法码头及建筑物进行集中拆除。在“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中,该市共取缔境内窑河、高塘湖等处的32个非法码头。 本报记者 李博 特约摄影 倪军 摄...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特色产业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