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秋话月亮 顾发江

滁州日报 2011-09-15 17:14 大字

[摘要] 中秋话月亮 顾发江

月亮,我国古代称为太阴。古人认为,宇宙间万物都是依据阴阳对应的秩序而共存的。由于白昼司光之日称为太阳,因此,夜间播明的月亮自然就是太阴了。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中唯有中秋节的月亮最能引起人们的思念情怀。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其静其美,诱发了许多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遥望夜空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遐想无限。记得儿时在家乡夜晚纳凉,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四周寂静极了。皓月把青辉洒向一望无际的原野,笼罩着若隐若现的群山、村庄、树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有时会送来了悠扬的笛声和二胡声,给幽静的乡村之夜增添了神秘色彩。在部队时,我曾迎来了数次十五的月亮,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朋友,彼此都心存美好的愿望,都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年到中秋,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空气变得清新透明起来,正是赏月的好时节,面对这良夜美景,历代诗人学者曾发过多少感慨。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月出》的情诗。每一章开头分别以“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出句。比起太阳来月亮变的含蓄,皎洁,充满温柔,是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唐朝王建的“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友人之情。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切地点出了游子思乡的情思。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已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

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中,文人墨客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月亮许许多多美名。东汉《演孔图》云:“蟾蜍月精也”。始称月亮为“蟾蜍”。后又有“望舒”、“纤阿”之称。南朝刘孝绰在《望月有所思》这首诗中说:“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将月亮喻之为“玉羊”。唐代诗人李贺在《南园》一诗中云:“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把弯弯的月儿巧妙地比拟为“玉弓”。李群玉在《中秋维舟君山看月》诗中把月亮喻为“玉盘”,白居易又将月亮称之为“玉环”,而诗仙李白则把月亮想象为西天王母梳妆所用的“瑶台镜”,陆游在《月下作》诗中更独出心裁地把月亮比喻成“冰轮”,苏东坡则在《水调歌头》谓之“婵娟”。但是,在古代文人浩如烟海的咏月诗句中。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李商隐在《霜月》中的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里的“青女”据《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是为青霄玉女,是主霜雪的女神。而“素娥”即为“嫦娥”。这种在严峻的环境中自得其乐的精神到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传说嫦娥飞到月里,朝暮寂居广寒宫,与桂树、玉兔为伴,因此,“玉兔”便成了月亮的又一美称。

新闻推荐

科技振翼 安徽起飞 安徽日报特别报道组

科技振翼 安徽起飞 安徽日报特别报道组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