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由来 马鞍山、烽台岭与贮水山
贮水山儿童公园,是目前半岛全媒体记者探访的公园中最热闹的。
为何叫贮水山。顾名思义,与贮水有关。
其实这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是青岛的一道分水岭。贮水山由东峰和西峰组成,因为中间凹陷,形状像马鞍子,所以古称“马鞍山”。
一方水土的建设,离不开防御体系的开启。早在明代,为了防范倭寇的入侵,朝廷陆续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多个卫所,当时的卫所分布广泛,由于距离太远,传递信息的重任就落在了“烽火台”上。狼烟燃起,台台传递,是当时行之有效的预警,“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从侧面证明了烽火台的重要性,就像响彻天空的警报,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青岛的防御体系,建立到了浮山所,马鞍山作为重要的高点,自然也设置了烽火台,随时汇报敌情,发送示警信号。
耸立在山峰的烽火台,为这座山岭赢得了“烽台岭”的名号。也正是这个名号,加上它分水岭的地位,日后东部居住在杨家村一带的民居叫“台东镇”,西部的居民自然也就叫台西镇了。
这座美丽的山头同样也出现在民间传说当中,因为“烽”“凤”读音相近,马鞍的形象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所以峰台岭又有了“凤台岭”的美名,一座不大的山峰愈加有了动人的韵味。
然而,1897年,山峰的平静被德国的入侵打破了。是年11月,德国军队借口巨野教案,德国军舰出现在青岛前海。德军以操练为名,强行登陆,逼迫清政府签订了99年的租借条约。99年,在他们心中,意味着长久,他们打算把这片土地打造成示范殖民地,永远驻扎下去。
因此,在登陆青岛后不久,德国军队就开始建立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对明清政府之前的军事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烽台岭变成军事和民用兼顾的场所,不仅修筑了炮台,架设了加农炮,还在此地建造了一座饮用水蓄水池,承担向市区供应清洁饮用水的重要任务。
德国统治者以陆军参谋总长的名字,将这座山峰命名为“毛尔提克山”,简称毛奇山,山上的炮台被称为毛奇炮台,山头东侧还修筑了毛奇兵营。与炮台相互配合的,是山顶至山腰铺设的多处碉堡,共同形成“明台暗堡”交叉火力网。
在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的是山上的蓄水池,老百姓一般叫贮水池。青岛修建自来水工程时,因青岛多山,为了使山上的房屋通上自来水,在毛奇山先后建了两个贮水池,经过多次增容后可容6000吨水,通过毛细管自然压力作用,自来水才可以上达高地楼上的用户。
“山上有自来水贮水池二,东西并列,以容纳海泊、李村、白沙河各水源地送来之水”,1935年的《青岛名胜游览指南》,为这座山的“血脉”地位立了传,“东池长方形,面积672公尺,深3.3公尺,容纳两千吨,西池略似扇面形,面积1428平方公尺,深3.5公尺,容量四千吨,东西两池之间有联络管一条以调剂两池水面之平衡,贮水池高出李村水源地六七公尺,高出白沙河水源地61.4公尺,市内各处自来水均由此分配”。
如此合理的分配,是为源源不断的水流提供便利输送条件。就在贮水池的旁边,还有看守人的住所。而且,南面的山腰上有溢水池,当水充满池子后,水流可以汩汩流入山腰的池子内,进一步保留水源。
所以,这也是贮水山之名的由来。
新闻推荐
□张小星刘琳张琳琪遂宁经开区新貌(宋敏摄)5月14日,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暨工作推进会...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