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梧州学堂那些事
严式镠老先生旧照
赖红柳
清光绪末年,废科举办新学的风气在全国兴起。1896年初,前清优贡严式镠把创办的私塾大馆(秀才成人班)改为西学堂,开设国文、英文、算学等科目。西学由此登陆梧州。
同年,梧州厘金局督办谭国恩委托严式镠当学监,在西学堂基础上扩大规模,改为中西学堂,迁至考棚街德清观原常平仓旧址(校址在今梧州三中),此时中西学堂有师生100多人,初具新式学校雏形。其他的书院大馆虽没办西学堂,但也不再只教国文。当时的凤台书院(原址在马王街)由拔贡周之济主讲,周之济曾受业于精通数学的李杏农,书院也就开始学数学。
当时由官府支持的梧州中西学堂,学校经费由官府拨给,学生自由报名,择优录取。为了鼓励学生,入学者不仅免交学费,还有津贴。每个学生按月发“膏火费”一两二钱银子,每次写作文也有奖励。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严式镠特地到广州找广雅书院时的校友来任教。经推荐,请到的两名教师,颇得教育界人士称道,一是历史教师胡汉文,二是英文教师平海兰。平海兰在当时国内学术界地位很高,曾主编全国英语教科书,为全国通用教本。当时已有名气的历史学家胡汉民到校任历史教员后,李济深也转到梧州中西学堂就读,听过胡汉民的课,后来,李济深曾说,“胡汉民先生是我的老师”。
中西学堂有自编讲义的教材,历史讲义就由胡汉文自编。在他自编的教学讲义里,因有揭露满清政府腐败统治的内容,而被梧州一些士绅向知府庄蕴宽告发,引发了学堂一场不小的风波。
庄蕴宽算是个稍有西学知识、开明的清朝官吏(民国后他也成了同盟会会员)。为平息这场风波,他特地设私宴,邀请原告士绅到家里尽力排解。其实这次事件的实质,是梧州各派士绅在争夺中西学堂的控制权。原告的借口是反对胡汉民“离经叛道”的教学内容,指责严式镠包庇胡汉民。他们因此提出要驱逐胡汉民,撤掉严式镠的学监职务。后来庄蕴宽只好护送胡汉民安全出境,并决定由官府派遣严式镠到日本“考察教育”,购置图书仪器。于是严式镠1905年去日本兜了一圈,1907年回梧继续在梧州府中学任教。
1905年,严式镠以官费留学的名义离梧赴日本,读的是宏文速成师范,当年留日的梧州学生还有另外4人,2人官费2人自费。20世纪初期,清政府因推行“新政”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已经形成风潮。清末民初,梧州出国留学有据可查的就有50多人,其中留学日本31人。
新闻推荐
去年入冬以来,凤台县各地积极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开展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除草、追肥蓄养、抗旱保苗等生产活动...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