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金克木先生故居
□寿县高峰
那年,寿州遭遇了一场大雪,这场雪无意中成全了我。我和朋友们,几个无可救药地爱着寿州的人,选择了在这样天寒地冻中,踏雪寻访了寿州几乎所有的遗迹,并试图找回尘封历史中温婉的记忆。
是夜,我莫名其妙地梦见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寿州的大地上。
春节的时候,我和朋友浮木先生不愿把时间耗费在酒桌茶馆,于是一拍即合,突发奇想,捧着一本《旧巢痕》,照着上面的描述,开始了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寿州“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头”中,寻访一代文化大家金克木先生的故居。
金克木先生,1912年出生在父亲任职的江西省万载县,1916年,四岁不到的他躺在母亲的怀里,随家人从安庆返回老家寿州。寿州的家是什么样子?金先生在《旧巢痕》中写道:“全部是草房,没有一片瓦。墙也不全是砖砌的,厨房和有窗的一间只有半截砖墙,上半截是土坯……整个住宅是三层草房,三个小院,一个后园。大门向北,隔着城墙正对青山”。
“大门向北,隔着城墙正对青山”。依此描述,大体那城墙就是现在还依然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了,那青山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了。然而,我们据此在北门“通淝门”一带的仓巷、东岳庙巷、圆通寺巷、袁家巷苦苦寻访,竟连一户姓金的也没有找到,就连金先生在书中说到读小学的八蜡庙,也不见了踪影。但金先生的确是在这里的老宅里,接受了最初的描红、背经、读诗、识礼、听曲等旧学教育。
在寿州城里,金先生还搬过一次家,新房子确实是一所大宅子,有大小五个院子,不过正式算院子的,只有前院和后院。两院中有前堂屋和后堂屋,又各分上下。朝南的是上堂屋,朝北的是下堂屋,都有明间、暗间。另外,有一个客厅兼书房,处在一个独立的小院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后花园。这所房子的特点是前面高大,后面一层一层变矮小,因此,当这家破败以后,就有人说照“风水”说,这是个逐步破败的家的格局。只讲前面排场,不够后面余地。
金克木先生所描绘的,既是闲笔,又不是闲笔。老宅是太平天国时期建的老房子,独门独户,小家小院,土墙草顶,需要年年修补。搬家之后,房子高低分等,俨然是一个宫院的缩影。所有这一切,如今都成了春华旧梦,昙花一现,不复存在。
小学毕业,先生因家境贫困,无力再上中学,便辍学在寿州、凤台、凤阳一带乡下教书代课,自己谋生了。1930年7月,已是到了淮河涨水的季节,城外淝河上的茂密的蒿草,被直逼城下的大水淹没,“一只小小的带芦席篷的船正要开航”。19岁的金先生从寿州走了。从此,这个接受过寿州楚文化最初滋养的孩子成为游子,最终以小学毕业的文凭,跻身中国顶尖大学——北京大学,并成为当代令人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2000年5月8日,88岁的金先生在北京逝世。
这次寻访未果,令我们十分沮丧,我们久久地在自认为是金先生故居的地方,徘徊复徘徊。都说名人大家住过的地方是有神秘气息的,希望九泉之下的金先生能传递给我们一丝信息。然而,我们知道,先生向来低调,“不愿意多说自已”。这不愿意说,就留下了几多遗憾;这不愿意多说,把我们心中的一座辉煌的宫殿推倒了。回来的路上,看到有几处老房子门前挂着“故居”“住宅”的牌子,他们与金先生的品格人生,可以说有霄壤之别,但别人的老房子保留了下来,不论有多少文物价值,都让我有些为金先生失去故居而愤愤不平。
孔子所谓“游于艺”,庄子所谓“乘物于游心”,在金先生这里,几近双全了。这是一位研究金先生的学者说的话。这样的人杰,在寿州这个弹丸之地,要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啊。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我昨晚梦见宫殿倒塌的答案了,那是金先生托来的梦,那是《旧巢痕》中的草房、土墙和窄院。
我生也晚,居在寿州,我们有理由为金先生找一找他家的老宅,虽然他可能一百个不情愿,但那草房确曾宫殿般辉煌地耸立过。这几天我脑子里反复出现的,就是这个意象。
新闻推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泉”不在大,清心为佳。在安徽淮南古以汉代淮南王刘安及门下宾客炼丹修道而知名的秀美八公山中,便有...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