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绵千载史迁文 读《史记》与寿春人文
王继林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成为寿县人文的肇始。而后,李园杀楚令尹春申君,赵国将军廉颇“一饭三遗矢”以及西汉两代淮南王的行迹都在寿春上演,而这些故事都被《史记》所记载,清乾隆四十年,常州府武进县人黄景仁赴寿州正阳书院讲学,得游寿春山水,写下几首怀古的诗篇,其一为《廉颇冢》:“昔年流涕史迁文,抔土今来吊夕曛。复用赵人愁不免,一为楚将竟何勋。英雄论定三遗矢,市道交成再将军。终古人情只如此,试将杯酒与浇君。”史迁者,司马迁也。
清嘉庆版《凤台县志》,由“凤台县知县兼理寿州事”的李兆洛编纂,共十二卷。其中卷七“艺文”,详细记述了李兆洛搜集到的“廉颇墓砖”,砖侧面有篆字——“癸亥信平君之墓”,信平君即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道,“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据李兆洛考证,“癸亥”为“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38年。“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廉颇死在寿春,这是为史家公论的史实。然而就在该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园杀春申君”(《楚世家》),末代楚国风雨飘摇。黄景仁诗中的“市道交”取自《史记》,廉颇长平之战后复职,原来弃他而去的门客又回来了,并劝廉颇,如今天下市道交,得势则留,失势则去,有什么抱怨的呢?战功赫赫的廉颇终难在楚国建功。“赵大将军廉颇墓”,矗立在楚山淮水间,春来梨花满坡,秋来荒草迷离,无不诉说着迟暮英雄的故事。
而我深入了解《史记》与寿春人文的几段史实在2015年,那年春天我接受了县老年大学的聘请,讲授文史这门课。对广大学员来讲,这些典故已经耳熟能详,不需要按部就班去上。我认真听了秦晖《秦汉史》的讲座,从他的课上我对《史记》有了全新的认识。秦、汉或溯之以上,没有“野史”,没有珍本、善本、孤本、稿本等可参考,家藏资料更不可能出现。研究秦汉史只有“前四史”,而排在首位的就是《史记》。
《史记》不愧是中国两千年以来最伟大的历史著作,有多方面开创性的成就,厥功至伟。首先它的体例完备,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从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入手,因人、因事、因时,可探取不同的体裁表述,像电影镜头一样,全方位地描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交错发生的历史,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富有立体感。
《史记》不仅提供了史书编纂的范式,同时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对地方志或区域历史的研究也有着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比如“考烈王迁都”这段历史,可参考《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了解楚国历代相传的世系、列国之间的关系、职官的更替沿袭等事项,条分缕析,了然于心,“楚考烈王元年,秦取我州。黄歇为相”,“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徙封于吴”,“考烈王二十二年,王东徙寿春,命曰郢”,“王负刍五年,秦灭楚”(《六国年表·楚》)。在人物方面,楚考烈王熊完,可参照《楚世家》,了解楚国诸侯、勋爵以及特殊人物的历史,是国别史。春申君黄歇,可参照《春申君列传》,了解考烈王时期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读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17年版),更深刻地感受到《史记》的严谨、科学,相比《左传》,《史记》更直观,因为有大量的调查采风以及皇家典藏参阅,《史记》信息量更加宏富,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巨著。
在《史记》的大历史框架底下,区域历史的研究所遇到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的文史课也逐渐得到学员们的认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西汉刘长、刘安两代淮南王在寿春的遭际,通过《史记》中的年表、文、景、武三代本纪,以及《高五王传》、《淮南衡山王传》可以立体地呈现出来,进而甄别正史、野史以及传说故事。感谢司马迁的《史记》让我豁然有悟,同时读《报任安书》又感慨于一代史家的坎坷悲壮,“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洞察宇宙,屹立乾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凤台县关店乡组织关工委、派出所等单位在关店中学举办“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教育报告会,该校100余名师生...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