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涧套里的药碾石、药臼石 程晋仓

淮南日报 2021-01-04 08:42 大字

八公山不只是一座生态山、文化山,它还是一座古老而神奇之山,在古地质学、古生物学方面享有盛名。据八公山地方史志记载:八公山历史悠久,上个世纪考古学家在考古勘探时,发现山中有举世闻名的古生物化石,在八公山主峰的西南麓曾发现有古恐龙化石,消息不胫而走,地方群众误认为“龙骨”可治百病,纷纷破石而取,致使恐龙化石未能完整保存,仅留下了一些残片。此外在八公山主峰的东麓,曾发现一亿年前的古象巨齿化石,现收藏在淮南市博物馆中。尤其是1978年,考古学家在该地发现了乐涧套中保存有丰厚的古生物化石堆积层。其沉积的植物化石有藻类、单叶及复叶等,随手可拾,拓开后植物的茎络分明,各具姿态,图案像淋漓的水墨画。如今,如果去乐涧套一带还能依稀看到一些痕迹。

八公山主峰枢山(今名白鄂山)西北有乐涧山、亦称黑硖石,今名乐涧套,俗称老涧套。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高林密,翠色醇浓,水清澄澈,饮之如饴,一直是诗人墨客游玩吟诗的山中胜地。今天,如若从主峰眺望山野,则碧树如云,层层叠叠,浮荡翠岚。西望放羊山,满山遍野,洁白的牧羊石耸立山间,如羊群片片居于山野,蔚为壮观。《凤台县志》载:“山,城北稍西十五里,一名老涧套,旧有花木亭,近废。”

古人说的好:“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乐涧套里,最能吸引人寻幽探秘,访古觅胜、考辨遗痕的,当是地处山中较深较偏地域、为当地村民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药碾石”“药臼石”了。这是藏在山腰茂林旁的某处大平石之上的颇有规则的坑。一个位于大平石上、狭长数尺而宽约尺余、状如裂缝,其形如旧时药农碾压中草药所用器物,浑然天成,只是规制大过数倍;相距不远,另有一个状若脸盆、笆斗大小的天然浅窝,如农家常用的“对窝”。两处石迹附近,自然地长出了数株山树,枝干遒劲弯向平石上空,树荫亭亭如盖,仿佛专门生长为石碾、石臼遮风挡雨一般,让世人惊叹。听说,过去在其旁还有与之相配对的带木柄的石锤、石碾,只是现今不知流失于何方。

当地传说,明朝时期,曾经有姓闪的回民三兄弟避兵燹战乱,从外地流落到八公山里的老涧套里定居。他们常年在此山中以狩猎、采药为生,并在山谷间平地上开荒垦地播种作物。每当粮食收获和中草药采集来之后,因山就势,就地取材,利用这一带天然石材的自然条件,在山坡平整石块上从事加工,如今山上留下的石碾子、石臼子和猎坑等,都是当年的闪氏先辈们碾粮食、碾药材的遗迹遗痕。随时间推移,闪氏的后代人丁兴旺、生产发达,成了当地较有名望的回民家族,“药碾石”“药臼石”也被当做珍贵的历史印记保留了下来。究竟这石碾、石臼从何而来?是天然形成、还是乡民劳作、或是当年来此地寻找“龙骨”神药之人留下的“杰作”,如今已不得而知,有待人去求实考证。但有一点值得人信赖的是,在当地的闪家冲、妙山村确有许多姓闪的人家,而且都是回民。

总之,无论怎样的来由,这“药碾石”“药臼石”都值得人身临其境去看一看。

新闻推荐

平平安安迎节庆 食品消防大检查

本报讯(通讯员宋道勇)在2021年“元旦”和“春节”两节即将到来之际,凤台县召开节前安全工作会议,专门部署食品与消防安全隐患...

凤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