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你,我拼尽了力量 安徽省首例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常引成功捐献

淮河早报 2020-10-16 08:2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严

“小胡真是太不容易了!”“胡姐,大爱!”“终于采集完了!”10月14日晚8时许,从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传来好消息,淮南本土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胡常引克服身体上的严重不适,经过4个多小时,终于成功采集了造血干细胞,第二次为河北那位双胞胎妈妈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安徽省首例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首次捐献:只要我不死,一定要救她

胡常引是一名助产士,每天看着一个又一个小生命在自己手中平安降临,让她对生命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和认识,觉得自己仿佛命中注定就适合守护生命这份太需要爱和善、勤与严、细与柔的工作。

胡常引出生在淮南市凤台县一个普通家庭,童年经历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体贴他人、善良担当的品格。工作后,由于常常遇到产妇急需用血的情况,献血成了她的习惯。2011年的一天,她在一次献血后,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一年后的2012年底,当接到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她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征求她的意见时,这个憨直的姑娘兴奋地说自己太幸运了!

为了不让家人知道、担心,她瞒着妈妈、哥哥独自去合肥住院捐献。住院期间因特殊敏感的体质,胡常引对动员剂过敏,出现了严重的反应,但她一声不吭,咬牙坚持、再坚持!采集过程中,因其血液高凝导致采集机器无法正常运转,不住报警,不得不拔掉针头,输液稀释后,再重新穿刺采集,反复数次。采集医生问她能不能坚持时,她却坚定地只吐出一句话:“采,只要我不死,一定要救她!”整整9个小时,胡常引经历了一般捐献者没有经历的痛苦和超倍的时间,最后她坚持到底,完成了捐献。

二次突发捐献:宁愿不要孩子,也要救她的命

捐献后,胡常引一直牵挂着那个未曾谋面但血脉相连的姐姐,希望能看看那一家幸福的模样。

为了还清家中的债,胡常引工作之余走南闯北勤学苦干、在反复琢磨、尝试中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在单位附近农村承包了几百亩土地,套种了多种药材、特色农作物,一下班她就一头扎进田里,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

家里欠的债务慢慢都还上了,手头有了些结余,本该给自己准备嫁妆了。2016年,得知家乡扶贫开发任务重,但农民种植单一、收益不大,她把中药材种植引到了正在开发旅游的毛集实验区,带着3位好友一起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大面积引种中药材,开发旅游观光,带动了200多户贫困户,成了地地道道的“女汉子”。

2018年7月底,市红十字会突然接到了动员胡常引为那位患者二次捐献淋巴细胞的通知,这是当时安徽省第一例二次捐献淋巴细胞。当时的胡常引已31岁,刚刚结婚,正准备孕育自己的小宝贝,此前她又刚经历了一次不小的手术和严重的车祸,身体已大不如前。当顾虑重重的工作人员告知胡常引患者的情况时,胡常引依然没有什么犹豫。

可万没想到,就在胡常引准备捐献的头一天晚上,突然接到通知,因患者病情变化,不得不终止捐献。得知消息,胡常引十分着急、惋惜和心痛:“唉,怎么这么不巧,早一天能捐献就好了!”她几度哽咽,总是叮咛着:“只要需要,随时再通知我!”此后,胡常引隔三差五打电话询问患者的消息,总是希望能看到那位患者母子三人的照片,“看到母子平安,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命好像跟她连着,忘不掉、搁不下。”

再次意外捐献:为救你,我拼尽了力量

一等再等,再也没了患者的消息。胡常引心里一直惦记着,不知道那个姐姐一家到底怎样了。

2018年,胡常引调到了离家近的医院工作,产业也有了更多的收益,在凤台当地买了房,能多照顾年迈体弱的妈妈,小两口一有空就在田里忙活,一家人忙累而快乐,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一切计划,作为医护人员的胡常引忙得昏天黑地,这个“女汉子”终于吃不消了,3月还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胡常引突发高烧不退、胸闷、咳喘,当时大家都十分担忧,怕她感染了新冠肺炎。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检查、诊疗,后来确诊为大叶性肺炎,胡常引治疗了3个月,直到6月身体才慢慢康复。可从6月中旬开始,淮南就接连大暴雨,遭遇了重大汛情、灾情,她的药材基地正好处在行洪区,一下损失一两百万元,这沉重的一击让她一时难以翻转,刚收获的盈余顷刻变成了亏损欠账。8月底,洪水退去,一家人拼命地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赶紧补种,耐磨耐打的胡常引打算尽快忙完,好好调整休养下身体和心情,10月份再准备孕育自己的小宝贝,不能再拖下去了,年龄、身体、家庭的压力不容她再怠慢。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她接到了再次为这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

命运总是这样一波三折!

接到电话,胡常引没有惊恐,还是那句老话:“你们先别透露风声,别让我妈知道,我与爱人说下,他也是个心善的好人,会支持我。”怕红十字会担心她家庭的态度,胡常引利用休息时间把刚下夜班在田里劳作的爱人一起带到了市红十字会当面表明态度:“这下,你们放心了吧,我们是心甘情愿地坚持捐献。”说完,转身就走:“地里活还没干完,得赶紧回去抢种,晚上我俩都要上夜班。”

为了减轻因自己请假捐献同事承担的负担,胡常引加紧准备着,放弃了十一休假,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并告诉母亲:双节加班太累,节后要休息几天出去玩玩。

10月10日,胡常引又一次背着家人,踏上了挽救生命的征途。

这次让大家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注射第一针动员剂后,胡常引因特殊的过敏体质就出现了剧烈的反应,呕吐不止,不能进食,连一口水也不能喝,全身疼痛,无法入睡,坐卧不安,人快要崩溃似的。医生反复征求她的意见,能不能坚持,她还是那句话:“没事,能顶住,必须捐!”胡常引不住地念叨:“姐姐,等着,一定要等着,我再去救你!”胡常引唯一提的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看到患者一家的照片,尤其是那对双胞胎孩子。但这个愿望因供患“双盲”规定,目前还无法满足她。

打完止吐针稍微好一点,她就强撑着给患者写信,手实在无力握笔,一页纸的信,她写了4天,字字千金。尤其是那句“这一次我也是拼尽了力量!”这句话包含的分量和付出只有她自己能体会。

10月14日上午,胡常引出现了更严重的反应,她第一次含着泪拉着陪护的工作人员说自己不知道还能挺多久!为了保障供患双方的安全,省、市红十字会和供患双方所住的医院立即进行慎重的沟通会商,决定提前一天采集捐献。经过紧急准备,当日中午胡常引进了采集室,13时30分开始采集。因其身体虚弱,分离机报警,前段采集不顺,再次穿刺重采,大家的心都提着,胡常引脚手冰凉,面色铁青。机器终于顺畅运转了,胡常引的脸色也渐渐好转了。见到来看望她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胡常引再也忍不住,说不出话,眼泪不住地流,仿佛她经历的太多艰辛和重压都在这泪水中得到了释放,工作人员抱着她,四目相对,泪如涌泉,感动、心疼。

傍晚,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采集到252毫升,机器停转了,采集顺利结束。大家提着的心释然了,十分虚弱的胡常引望着那袋沉甸甸的“生命种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而当日晚上,护送“生命种子”的“生命使者”也临时改签机票火速赶到,迅速交接后,迅疾飞驰河北,再度挽救那位不幸而又有幸的患者生命。

(图片由淮南市红十字会提供)

新闻推荐

文明和谐育英才 立德树人谱华章

本报记者张明星近年来,洞山中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活动育人,依法规范办学的基础上,以《办学章程》和《洞山...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