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报道
在凤台县桂集镇洼刘村的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一位农技推广研究员忙碌的身影,他要么和村民们站在小麦、水稻田间,向村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要么和村民们一起探讨如何改良土壤,推广新技术,提高亩产量。这位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的农技推广研究员就是被村民亲切称为科技特派员的杨秀林。
杨秀林是凤台县农技推广研究员。谈及杨秀林,洼刘村贫困户韩立军道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俺家种的6亩地,在县里给我们派来的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去年午季收获小麦2400公斤,比往年增收241公斤;秋季收获水稻3780公斤,比往年增收242.5公斤,全年累计增加经济收入1596.9元。能有这样的好收成,俺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村派来的科技特派员杨秀林,他给俺传授了许多农业科技新知识,有了他的帮助,俺们一定能很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14年,洼刘村被列入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71户146人,产业比较单一,主要是粮食生产和部分蔬菜生产。为助力贫困村早日脱贫,2019年4月,杨秀林被凤台县科技局选派到桂集镇洼刘村进行技能扶贫。杨秀林深知这次技能扶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来到洼刘村后,便根据洼刘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他的技能扶贫计划。要想在短时间把村民收入提上去,首先要做的就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作物市场竞争力;其次要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于是,杨秀林从办好农民科技培训班入手,结合生产的不同季节和农民实际需求,适时开展有针对性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手机咨询等形式的科技培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共举办培训班4期、现场观摩3次、广播会22次、手机咨询800余人次,发放科技明白纸1500多份。
与此同时,杨秀林还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结合贫困户实际,因户施策,为他们理清种植业发展思路。在生产关键环节,他深入田间地头对贫困户进行现场指导,向他们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新型农业技术。通过技术培训、新品种推广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使洼刘村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学到了一定的科技知识,在粮食生产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9年,洼刘村水稻平均单产638公斤,比桂集镇水稻平均单产高7.2%;2020年午季全村小麦平均单产423公斤,比全镇小麦平均单产高5.7%。
在杨秀林的帮助下,洼刘村一些贫困户效益也比以前明显提高。贫困户刘朝进告诉记者,他家有耕地4.3亩,以前因缺乏种田知识,多年来他家的庄稼产量和经济收益一直在平均线以下。杨秀林在得知他的情况后,便将他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去年午季,杨秀林多次来到他家的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给他传授播种、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新技术。去年秋季,刘朝进家的水稻平均亩产首次达到620公斤,稻谷单价达到4.1元/公斤,亩收入也首次达到2542元;今年午季,他家的小麦平均亩产也首次达到405公斤,单价达到2.4元/公斤、亩收入达到972元。刘朝进说,去年秋季,今年午季,他家水稻、小麦合计 3514元/亩,扣除亩生产成本1390元,亩均纯收入首次达到2124元;他耕种的4.3亩农田总收入也第一次达到9133.2元。刘朝进高兴地说,目前,他家农业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566.6元,是党和政府派来的科技特派员,为他脱贫致富增加了速度,补足了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14日,全市秋种工作现场会暨农机化推进会在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召开。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