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运助力经济发展本报记者 付莉荣

淮河早报 2020-10-12 08:15 大字

淮南沿淮而建,人水相依,水运自古以来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就占据重要的地位,绿色水运经济助力淮南市煤电化气千亿产业链发展。

淮南市依托引江济淮国家重点工程实施,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使港口经济建设成为淮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了淮南市水运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两年来,共完成水运建设项目投资2.98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29.75万吨(出口493.86万吨、进口735.89万吨)、货物运输量1.52亿吨、周转量858.37亿吨公里,为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给淮南市水运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两年后,引江济淮工程通水运行,届时淮南市高等级航道里程达200公里,货物通过水路进入长江中上游将缩短300至400公里,淮南港将发展成江淮枢纽港。

据了解,淮南市境内有淮河、茨淮新河、窑河、东淝河、淠河等通航河流9条,航道总里程396.6公里,其中淮河101公里和正在建设的江淮运河95公里规划为国家二级航道,可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水运呈以淮河和江淮运河航道为主干,窑河、茨淮新河、西淝河等航道为支线的羽状航运网络。目前,全市共有500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45个,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港口企业13家,水路运输企业48家,营运船舶1676艘,总运力294.48万净载重吨。纳入地方海事监管的渡口71道,渡船83艘,年渡运量约320万人次、22万车次。

根据《淮南市水运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和《淮南市江淮枢纽港规划研究报告》,淮南港未来将形成“一核两带三翼”的港口总体布局。“一核”就是要充分发挥寿县港区五里闸作业区与毛集港区何台作业区在淮南市水运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两带”就是依托淮河航运经济带与江淮运河航运经济带共同构成淮南市港口空间布局的两大重要发展带,“三翼”是指淮南港凤台港区、潘集与大通港区、寿县港区三大发展前景较大、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的优势港区。

据悉,“十三五”期间,淮南市航道建设工程主要是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及江淮运河工程。交通海事部门大力推进重点港口码头建设,安徽煤化工基地散货码头和潘集连岗码头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中安联合煤化茨淮新河码头完成交工验收。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主要项目有:江淮枢纽港核心作业区,凤台新港综合码头,淮南港陶圩综合码头,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淮南港皖江物流综合码头。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枢纽港项目建设。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使淮南市水运优势凸显,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利用港口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港口对区域、腹地及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港城发展空间,延伸临港产业链条,发展临港经济,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使港口经济成为淮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构建融资平台,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外引内生”着力发展临港产业,强力提速港口建设。

新闻推荐

“扶贫工厂”,让俺的腰包鼓起来了本报记者 摄影报道

“自从当地政府开办起扶贫工厂后,俺每天骑着电动车从家出发,轻轻松松几分钟就可以到厂里去上班挣钱,既不耽误农活,还可以照顾...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