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蚌埠过去那些事”之四十一 名扬四海“花鼓灯”

蚌埠日报 2020-04-17 07:49 大字

蚌埠市文工团冯国佩在教授花鼓灯——兰花舞身穿紧身彩衣,腰系石榴长裙,头顶红绸绣球,手拿彩巾花扇,舞动起来恰似丹凤朝阳,热情妩媚的“兰花”令人心醉神迷;穿短衣,花围腰、灯笼裤,头扎白毛巾,“鼓架子”的舞蹈活泼麻利,活力四射……

花鼓灯是流行于安徽沿淮地区的汉族民间歌舞,源于宋代,兴于明代,盛行于清末民初,后被确认为汉族舞蹈中的代表性民间歌舞,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禹会区冯嘴子村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

扎根沃土,庆贺丰收

花鼓灯是农耕文明产物,深深扎根广大农村,传最初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表达风调雨顺的喜悦心情。农民欢聚淮河岸边、麦场田头,大红灯笼挑挂,铿锵锣鼓喧闹,或歌咏、或舞蹈,通过优美动作和民歌小调抒发丰收的欢乐,逐步发展成为淮河两岸人民节庆佳日、春约庙会、红白喜事等传统风俗活动仪式上表演的,群众性歌舞娱乐形式。

它以舞蹈为主,有歌有舞有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其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系统完整,历史悠久。

《凤台县志》记载:花鼓灯历史悠久,宋代流传在淮河流域凤台、怀远一带。明清时期,花鼓灯艺术迅速繁荣,流行区域逐步扩展,逐渐形成以蚌埠怀远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20多个县,以蚌埠、怀远、凤台、淮南为最盛。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在观看花鼓灯表演后,写下《舞者词》一阕:“一双红袖舞纷纷,软似花鼓乱似云,自是擎身无妙手,肩头掌上有何分”,描绘了花鼓灯优美绝伦的舞姿和精妙轻捷的技巧。

柔美含蓄,质朴纯真

花鼓灯歌舞艺术包括舞蹈、音乐和小戏。它的舞蹈兼有南北文化之长,既有北方刚劲爽朗特点,又有南方柔美含蓄风韵,形成热烈、奔放、迅捷、灵巧、优美、细腻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特殊的美感力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是我国打击乐中的精华之一,曲调来自民间小调,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轻快优美,或哀怨抑郁,或奔放激昂,或婉转纤柔,极富表现力、感染力。它的小戏质朴纯真,剧情或悲或喜,形式载歌载舞,但歌时不舞,舞时不歌,传承自己独有特色。

花鼓灯班子的艺术人员构成一般有锣鼓队、演员、灯头、灯混子。花鼓灯的演出分开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对唱、后场小戏等几个部分。

花鼓灯角色繁多,分工细致,主要演员有“腊花”(亦称“兰花”)和“鼓架子”。女角一般统称“腊花”,是演出核心成员,她们上穿紧身彩衣,腰系石榴长裙,头顶红绸绣球,飘下的两条彩带直垂胸前,打扮俏丽动人。演出时,左手拿轻软彩巾,右手持花扇,舞起来恰似丹凤朝阳,艳丽无比;男角一般统称“鼓架子”,身穿短上衣、花围腰、灯笼裤,头扎白毛巾。舞蹈起来热情风趣,活泼麻利。

舞蹈是花鼓灯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大花场”是集体表演情绪舞,由领舞的鼓架子高举青竹彩绸的花伞,率领全体鼓架子和兰花翩翩起舞,并不断翻伞为号,领着众人变换队形,舞出“五朵梅”“龙吐水”“九连环”“满天星”等优美图形;“小花场”则是“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小舞剧,风趣优美的“抢板凳”“抢扇子”“抢汗巾”是长期流传、脍炙人口的代表舞蹈,是花鼓灯舞蹈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

音乐部分统称灯歌,多在“大花场”“小花场”中间由“鼓架子”和“腊花”对唱或独唱,可长可短,即兴性强。花鼓灯的灯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表现灯友亲密友爱的,有表现男女纯真质朴爱情的,也有表现游子身居异地思乡心切的等等,不一而足。

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中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场面锣鼓和灯场锣鼓,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场面锣鼓独立存在,单独演奏;灯场锣鼓与花鼓灯的舞蹈和小戏表演融为一体,起伴奏和渲染情绪作用。

走出国门,海外巡演

花鼓灯流派众多。依据流传地域和表演风格,划分凤台、怀远两派。凤派讲究男女角色传情,动作小巧,优美细腻;怀派讲究动作轻捷,风流洒脱。和许多民间艺术一样,花鼓灯涌现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冯国佩,艺名“小金莲”,饰演的兰花,舞姿优美动人,感情含蓄真挚;陈敬之,艺名“一条线”,驰名于凤台一带,表演豪放动人,别具一格;还有7岁下场打鼓、名闻淮河上下的鼓师常春利,舞起来俏丽风雅的郑九如,绰号“小红鞋”的杨在先,著名鼓架子鉏洪云、石金礼等,他们在花鼓灯表演上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花鼓灯歌舞于1953年9月首次进京参加全国民间歌舞调演,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老艺人冯国佩等人。改革开放以后,花鼓灯艺术更是推陈出新,创作出许多新节目,多次在全国会演、华东会演中获奖,其中《摸花轿》被西安电影厂拍成舞台片《玩灯人的婚礼》被选调进京参加献礼演出。花鼓灯艺术还走出国门,到海外巡演。2005年,禹会区冯嘴子村被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

2006年,蚌埠花鼓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用生命守护生命 用真情温暖人心 北方医院lCU、CCU和手术室见闻

本报通讯员石秀仁薛毅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9日上午,笔者到北方医院外科大楼、内科大楼lCU、CCU和手术室采访,同时看看两位英...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